《第 120 條》

《第 122 條》

《第 123 條》

《第 124 條》

《第 125 條》

《第 126 條》

《第 128 條》

《第 133 條》

《第 135 條》

《第 136 條》

《第 137 條》

《第 138 條》

《第 139 條》

《第 140 條》

《第 141 條》

 

《第 120 條》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97年4月10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970044293號函 
【要旨】繼承人中有大陸人士時,債權人代債務人申辦繼承登記勿須切結「賴以居住」等文字
【內容】一、按「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但權利、義務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者,不在此限。」、「被繼承人在臺灣地區之遺產,由大陸地區人民依法繼承者,其所得財產總額,每人不得逾新臺幣二百萬元。超過部分,歸屬臺灣地區同為繼承之人;臺灣地區無同為繼承之人者,歸屬臺灣地區後順序之繼承人;臺灣地區無繼承人者,歸屬國庫。...第一項遺產中,有以不動產為標的者,應將大陸地區繼承人之繼承權利折算為價額。但其為臺灣地區繼承人賴以居住之不動產者,大陸地區繼承人不得繼承之,於定大陸地區繼承人應得部分時,其價額不計入遺產總額。」分為民法第1148條第1項及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67條所明定。另依行政院大陸委員會86年2月3日(86)陸法字第8600788號函釋略以:「有關函詢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以下簡稱兩岸條例)第67條第4項所定「賴以居住」是否有時限一節,按繼承因被繼承人之死亡而開始,民法第1147條定有明文,繼承開始時期之確定,即以此時決定何人為繼承人及應繼財產之價額。又被繼承人在臺灣地區之遺產,有為臺灣地區繼承人賴以居住之不動產者,大陸地區繼承人不得繼承之,其價額不計入遺產總額,兩岸條例第67條第4項亦有明文,則被繼承人遺留之不動產是否為臺灣地區繼承人賴以居住,端以被繼承人死亡時點為判斷標準,應繼財產價額亦於此時點確定,並不因嗣後該不動產物權移轉或時間經過而有所影響。」,合先敘明。
二、依上開規定,屬臺灣地區繼承人賴以居住之不動產,大陸地區繼承人則不得繼承,其價額不計入遺產總額,倘非屬賴以居住者,經大陸地區繼承人表示繼承,因大陸人士不得繼承不動產,得將其繼承權利折算為價額而繼承之,惟是否屬「賴以居住」,係以被繼承人死亡時點為判斷標準,並無時限;另大陸地區繼承人表示繼承時,應同時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和義務。
三、本案債務人(被繼承人)程○○死亡,債權人○○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依「未繼承登記不動產辦理強制執行聯繫辦法」規定代辦繼承登記,因有大陸地區繼承人,而債權人不願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66條規定等待3年,債權人應否切結「該不動產確係在臺繼承人賴以居住之不動產」或「大陸地區繼承人主張繼承權利時,登記之繼承人願就其應得價額予以返還」乙節,緣債權人與被繼承人(債務人)有債權債務關係,依上開辦法規定需先代辦繼承登記,嗣後循強制執行程序拍賣抵押物受償,因本案非由繼承人申辦登記,倘大陸繼承人主張繼承時,在台繼承人本負有返還其應得價額之義務,登記機關無由要求債權人代繼承人切結前開文字,繼承人間如有爭執,應由其訴請司法機關處理。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95年6月13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950046879號函 
【要旨】外國人因繼承取得土地法第17條第1項規定土地之(潛在)應有部分,於公同共有關係終止前,可依同法條第2項規定,移由國有財產局辦理公開標售,其標售範圍僅限於該外國人因繼承取得之(潛在)應有部分
【內容】本案經轉准法務部95年6月2日法律決字第0950018389號函略以:「按民法第828條第2項規定:『除前項之法律或契約另有規定外,公同共有物之處分,及其他之權利行使,應得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同意。』及本部95年2月3日法律決字第0940050034號函,均係指有關所有權人,即『公同共有人』,對公同共有物或其(潛在)應有部分之處分及其他權利行使之情形。次按土地法第17條規定:『左列土地不得移轉、設定負擔或租賃於外國人:一、林地。二、漁地。三、狩獵地。四、鹽地。五、礦地。六、水源地。七、要塞軍備區域及領域邊境之土地。(第1項)前項移轉,不包括因繼承而取得土地。但應於辦理繼承登記完畢之日起3年內出售與本國人,逾期未出售者,由直轄市、縣 (市) 地政機關移請國有財產局辦理公開標售...。(第2項)』其立法理由係基於國民經濟利益、國家土地政策、國防安全關係,而限制土地所有權人將上開土地處分與外國人,以免妨礙國家安全、損及國計民生與民族生存。本件有關外國人因繼承而公同共有上開規定之土地,且未於法定期限內出售與本國人時之後續處理事宜,因土地法為民法之特別法,上開規定復基於其特別之立法意旨,明訂由國有財產局公開標售外國人因繼承而取得之特定土地,與本部前開函釋所指公同共有人本於其所有權處分公同共有物或其(潛在)應有部分之情形有別;且另於強制執行實務上,亦認公同共有物未分割前,對公同共有人公同共有之權利,得請求執行(司法院23年院字第1054號解釋參照),故本件外國人因繼承取得之(潛在)應有部分,於公同共有關係終止前,似可依土地法上開規定,移由國有財產局辦理公開標售,惟標售範圍應僅限於該外國人因繼承取得之(潛在)應有部分,而非及於公同共有物全部。」本部同意上開法務部意見,請依上開函釋辦理。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九年一月十九日台(八九)內中地字第八八二六三七九號函 
【要旨】土地登記規則第120條第2項規定「通知」之方式
【內容】登記機關依土地登記規則第三十一條第二項規定通知該等繼承人時,如無現在戶籍地址及國外地址,登記結果依公文程式條例第十三條得準用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踐行有關應為送達處所不明者之公示送達程序。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三十一條修正後為第一百二十條)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八年八月四日台(八八)內中地字第八八○三七○二號函 
【要旨】債權人代位申辦繼承登記時其權利範圍應以公同共有方式為之
【內容】一、案經函准司法院秘書長八十七年七月十六日(八八)秘台廳民二字第一七Ο三四號函表示:「按執行法院對於未辦繼承登記之不動產實施不動產查封時,如係一部分繼承人為債務人者,應載明係就繼承人應繼分為查封登記,未繼承登記之不動產辦理強制執行聯繫辦法第十條定有明文,而繼承之土地原則上應申請為公同共有登記,其經繼承人全體之同意者,始得申請為分別共有之登記(最高法院六十九年台上字第一一六六號判例參照)。又查封之目的,係在禁止債務人為處分行為,故財產一經查封,任何人均不得為處分該財產之行為,因繼承登記僅登記繼承人取得該繼承標的物所有權之既成事實,並非就該不動產另為新的處分行為,似無另行限制之必要。以上意見僅供參考,至於具體申請登記要件,係屬地政機關權責,宜 ...依職權為之。」
二、本部同意上開司法院秘書長函意見,本案參依上開意見,得由債權人(亦為繼承人),依土地登記規則第三十一條規定辦理。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三十一條修正後為第一百二十條)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七年十月十三日台(八七)內地字第八七一○一六八號函 
【要旨】依法院判決申辦共有物分割登記,部分共有人已死亡者,得暫以該死亡者名義辦理登記
【內容】本件本部同意台灣省政府地政處所擬意見,參照本部七十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台內地字第七五四八五三號函示意旨,對於已死亡共有人(劉○○)暫以死亡者名義登記。另有關劉○○繼承劉××之公同共有部分之土地,劉△△不願配合辦理繼承登記部分,得通知該管稅捐稽徵機關依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限期令該繼承人繳納,並得依規定處罰鍰或滯納金,以促其繳納及申辦繼承登記。又該繼承人如自繼承開始之日起,逾一年未辦繼承登記,請依土地法第七十三條之一規定辦理。
附:台灣省政府地政處八十七年八月二十八日(八七)地一字第四六Ο五九號函
一、本案土地坐落台中市北屯區○○段八七地號土地經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於八十年一月二十一日判決共有物分割確定,嗣經中正地政事務所辦畢判決分割為同段八七至八七之三五地號等三十六筆土地,今共有人張○○持憑該判決擬申辦繼承及判決共有物分割登記,惟其中○○段八七至八七之三五地號之共有人劉○○持分六三Ο之七及劉××持分六三Ο之五部分,因劉××已死亡由法院判決劉○○等九人公同共有,嗣因劉○○於法院確定判決後(八十六年一月十七日)死亡而由其繼承人劉△△於八十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就劉○○部分辦竣繼承登記,至劉○○繼承劉××上開地號公同共有六三Ο之五部分,因劉△△不願配合辦理繼承登記,且他共有人不得代位申報遺產稅,致無法依該確定判決辦理登記,影響共有人權益。
二、本處認為為促進共有土地之利用及確保共有人權益,本案擬參照 鈞部七十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台內地字第七五四八五三號函示意旨,對於已死亡共有人(劉○○)暫以死亡者名義登記,以利登記之進行。以上所擬是否允當?案關中央法令執行疑義,敬請 核示。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六年七月七日台(八六)內地字第八六○六一二八號函 
【要旨】已辦妥公同共有繼承登記,再由繼承人協議申請遺產分割登記之登記原因適用及實務執行有關事宜
【內容】一、查行政院秘書處四十六年九月十二日台四十六內字第四九五八號函為遺產繼承人先辦公同共有繼承登記或逕行辦理分割為各別所有繼承登記於法均無不合乙節,係根據民法繼承編修正前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規定所釋示。又繼承人欲分割公同共有遺產,依現行民法規定應先行辦理公同共有之繼承登記後始得依民法第八百二十三條、第八百二十四條規定協議分割共有之遺產。惟實務上將化簡為繁,益增民眾申請手續之困擾,且逕辦遺產分割登記已行之數十年,民眾習之已久,尚無任何弊端。基於簡政便民及登記實務需要,爰以本部八十四年四月二十八日台內地字第八四七四六七九號函釋准予民眾逕辦協議分割繼承登記有案。
二、又查本部八十一年三月十七日台內地字第八一七一七ΟΟ號函釋,係參照司法院秘書長及法務部函意旨,將公同共有物之公同共有權利變更為分別共有,雖亦為消滅公同共有關係之原因,但並非分割共有物,而係分割以外之處分行為。故土地經辦妥公同共有繼承登記後,繼承人按全體繼承人之應繼分申請變更登記為分別共有,係為共有型態變更登記,並非分割共有物,與繼承人全體協議申辦分割繼承登記尚屬有別。
三、按「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同。」分別為民法第一千一百四十八條前段、第一千一百五十一條所明定。故未辦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非因申辦公同共有繼承登記後始有公同共有;故已辦妥公同共有繼承登記之土地,仍為遺產,繼承人就遺產協議申辦分割登記或分別共有登記,應依繼承人之申請。其以協議申辦遺產分割登記者,仍得以「分割繼承」為登記原因。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七十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台(七八)內地字第七五四八五三號函 
【要旨】光復初期誤以死者名義申辦土地總登記之土地,得由部分繼承人辦理更正登記及繼承登記
【內容】關於繼承人陳某依「台灣光復初期誤以死者名義申辦土地總登記處理要點」規定申請更正登記疑義乙案,貴處所擬意見核屬可行,復請查照。
附:台灣省政府地政處七十八年九月十八日地一字第六三九五五號函
查共有土地,於光復初期誤以死者某甲名義申報土地總登記,依「台灣光復初期誤以死者名義申辦土地總登記處理要點」第一點規定,應更正為其合法繼承人某乙、某丙所有,嗣某乙、某丙又於五十八年十月二十九日及四十五年九月十二日死亡,依同要點第四點規定應由其再繼承人申辦更正登記,同時辦理繼承登記。惟本件合法繼承人某丙之再繼承人因故未會同辦理繼承登記,僅由某乙之再繼承人單獨為某丙、某乙申辦更正登記,並辦理某乙部分之繼承登記,經核與上開要點規定雖有未合,但如因合法繼承人死亡,其部分再繼承人不會同申辦繼承登記,致影響他再繼承人之權益,顯不合理,本案為顧及當事人權益,似可准由某乙之再繼承人單獨為某丙、某乙申辦更正登記,同時辦理某乙部分之繼承登記,而留存某丙部分仍以死亡者名義登記,至其再繼承人申辦繼承登記為止。因案乏前例可循,本處未敢擅專。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七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台(七二)內地字第二○五二三八號函 
【要旨】共同買受遺產建地之一部,買受人之一尚難憑法院和解筆錄單獨就其應有部分先行辦理所有權持分移轉登記
【內容】一、案經法務部七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法七二律一五一四Ο號函轉准司法院秘書長七十二年十二月十二日(七二)秘台廳(一)字第Ο一九二七號函略以:「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一條規定,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而依同法第八百二十七條第二項規定,各公同共有人之權利,及於公同共有權之全部,故各共有人無所謂應有部分。公同共有物固得經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同意,移轉登記與數人按其應有部分分別取得,若數人中之一人請求就公同共有物之一部按其應有部分移轉登記為其所為,似非法之所許。本件原告等五人各買受被告等之被繼承人之遺產之一部,訴請所有權移轉登記,旋成立訴訟上和解,被告等全部同意於辦理繼承登記後,將系爭土地如附表之應有部分移轉登記與原告等共同取得,買受人之中,尚難憑法院之和解筆錄,申請辦理自己部分之土地所有權應有部分移轉登記。如和解當時,當事人之真意,係被告等願共同於辦理繼承並分別共有之登記後,按附表原告之應有部分移轉登記與原告共同取得,似可請求書記官對和解筆錄為更正或補充之處分或依土地登記規則第二十九條第二項之規定,得繼承人全體之同意為分別共有之登記後,再辦理移轉登記。」
二、本部同意上開司法院秘書長之意見。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二十九條修正後為第一百二十條)
===============================
 《第 122 條》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95年1月18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940056889號函 
【要旨】遺產管理人於公示催告期間屆滿後,以代繳非屬被繼承人生前應納稅款為由申請變賣遺產,非屬為保存遺產之必要處置行為,應駁回登記之申請
【內容】一、案經轉准法務部94年12月28日法律決字第0940048165號函略以:
(一)按民法第1185條規定:「第1178條所定之期限屆滿,無繼承人承認繼承時,其遺產於清償債權,並交付遺贈物後,如有賸餘,歸屬國庫。」是以,本件…公示催告期間,…如於期限屆滿後,無人承認繼承、報明債權及聲明願受遺贈,依上開規定,遺產即歸屬國庫,遺產管理人即應依民法第1179條第1項第5款之規定,為遺產之移交,自無保存遺產、變賣遺產以清償債務或交付遺贈之必要(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2101號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88年度家抗字第68號民事裁定參照)。如於前開期限內有承認繼承、報明債權、及聲明願受遺贈者,遺產管理人即應依個案情形,移交遺產與繼承人,或對報明或聲明者清償債務、交付遺贈物,如有賸餘,於民法第1178條所定之期限屆滿無繼承人承認繼承時,當然歸屬國庫,(司法院院字第2213號解釋參照)。換言之,國庫取得賸餘財產之時間為公示催告搜索繼承人期間屆滿、清償債權、交付遺贈後始確定取得(本部80年11月13日法律字第16834號函參照)。
(二)復按遺產管理人之設置,係為管理、保存及清償被繼承人之遺產,期以保護可能出現之繼承人、繼承債權人及繼承財產最後歸屬者(國庫)。又民法第6條規定:「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準此,被繼承人死亡後,其權利能力及行為能力均歸於消滅,應無負擔新債務之可能,遺產管理人亦無清償此類債務之必要。
(三)本件公示催告搜索繼承人期間業已屆滿(65年3月30日)無人承認繼承,該遺產有應歸屬國庫而未移交國庫者,宜函知國有財產主管機關行使權利。
二、參照上開法務部見解,遺產管理人之設置,係為管理、保存及清償被繼承人之遺產,期以保護可能出現之繼承人、繼承債權人及繼承財產最後歸屬者(國庫)。而被繼承人死亡後,其權利能力及行為能力均歸於消滅,應無負擔新債務之可能,遺產管理人亦無清償此類債務之必要。故本案被繼承人於35年5月4日死亡,而其公示催告搜索繼承人期間既已於65年3月30日屆滿,如期限內有合法繼承人承認繼承,遺產管理人應即移交遺產與繼承人;如無繼承人承認繼承,而有報明債權、聲明願受遺贈者,依民法第1185條規定,遺產於清償債權(如被繼承人生前所遺應繳稅款等),並交付遺贈物後,如有賸餘,應即歸屬國庫;但期限內如無合法繼承人承認繼承、報明債權、及聲明願受遺贈,其遺產即全部歸屬國庫,遺產管理人應即依民法第1179條第1項第5款之規定,為遺產之移交,自無保存遺產、變賣遺產以清償債務或交付遺贈之必要。本案需代繳之地價稅,依陳情人另附地價稅單為89年至93年期,顯非被繼承人生前所遺應繳稅款或遺產管理人任遺產管理人期間(指公示催告屆滿前、繼承人承認繼承前、或清償債權及交附遺贈物前之期間),因管理遺產所應支出之必要費用,故應由遺產繼承人(如有人承認繼承)或最後歸屬者(國庫)擔負之,自無須為保存遺產而變賣遺產。又旨揭土地是否應歸屬國庫,因涉具體事實之認定,請貴府查明後,依上開規定核處。如查確為應歸屬國庫而未移交國庫者,亦請函知國有財產主管機關行使權利。
三、至本部90年4月16日台(90)內中地字第9081070號函,係指被繼承人之遺產管理人於「擔任遺產管理人期間」,代繳被繼承人所遺土地之地價稅(即被繼承人生前所遺應繳稅款),是否確為保存遺產必要之處置行為及是否已為善良管理人之注意,應由遺產管理人切結自行負責,與本案之情形尚屬有別,併予敘明。
四、略。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九十年七月六日台(九0)內中地字第九00九三三四號函 
【要旨】遺產管理人辦理遺產管理人登記,免附遺產及贈與稅法第42條所規定之文件,惟處分該財產或交還繼承人時,仍應檢附上開文件,始得辦理移轉登記
【內容】遺產管理人就被繼承人所遺應辦理登記之財產,向該管登記機關辦理遺產管理人登記,免檢附遺產及贈與稅法第四十二條所規定之證明文件,惟遺產管理人處分該財產或交還繼承人時,仍應檢附上開規定之證明文件,始得辦理移轉登記。
=================================
 《第 123 條》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九年一月十九日台(八九)內中地字第八八二六六五七號函 
【要旨】遺囑執行人申辦遺贈登記有關事宜
【內容】案經函准法務部八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法(八八)律字第Ο三三八八五號函略以:「...依本部八十一年四月二十四日法八一律字第Ο六一Ο一號函釋:『關於遺贈之效力,依我國通說,於遺囑生效後僅有債權之效力,受遺贈人非於繼承開始時,即當然取得遺贈標的物之所有權或其他物權,而須於繼承開始後由繼承人受移轉登記或交付時,始取得遺贈標的物之所有權或其他物權。』意旨,受遺贈人須由繼承人受移轉登記始取得遺贈標的物之所有權,則於遺囑未指定有遺囑執行人時,應由繼承人辦竣繼承登記後會同受遺贈人辦理遺贈登記;如遺囑另指定有遺囑執行人時,自應先辦繼承登記及遺囑執行人登記後,始由遺囑執行人會同受遺贈人辦理遺贈登記,殆無疑義。故本部上開函並無僅辦遺囑執行人登記,而免辦繼承登記之涵意。土地登記規則第八十五條第一項既係參照本部上開函釋意旨而規定為:『辦畢繼承登記』及『遺囑執行人登記』,其說明為『或』字,與法條文字不符,自應以法條規定之文字為準。至有關遺囑指定有遺囑執行人者,辦理遺囑執行人登記是否須經繼承人同意乙節,依...民法第一千二百零九條及第一千二百十一條規定意旨,...遺囑執行人之產生係以遺囑指定或委託他人指定,或由親屬會議選定,抑或聲請法院指定,故辦理遺囑執行人登記無庸取得繼承人同意..,..另遺囑執行人執行遺囑內容而辦理遺贈登記時,...依民法第一千二百十六條規定:『繼承人於遺囑執行人執行職務中,不得處分與遺囑有關之財產,並不得妨礙其職務之執行。』之意旨,遺囑執行人原則上固有管理遺產並為執行遺囑上必要行為之職務,無須徵得繼承人之同意,繼承人亦不得妨礙其職務之執行;惟如繼承人就遺贈效力或與遺囑有關之遺產事項有所爭執時,仍宜循司法途徑解決。...」本部同意上開法務部意見。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八十五條修正後為第一百二十三條)
第九章 土地權利信託登記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八年十二月六日台(八八)內中地字第八八二三一六四號函 
【要旨】經法院民事裁定之遺產管理人得於登記完竣後會同受遺贈人辦理遺贈登記
【內容】本案既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八十六年度家催字第六Ο號民事裁定「朱張○○為被繼承人張○○之遺產管理人」,並載明「被繼承人張○○之大陸地區以外之繼承人,應自本公示催告最後登載新聞紙之日起,壹年內承認繼承,...,債權人及受遺贈人應自本公示催告最後登載新聞紙之日起,壹年陸個月內報明債權及為願受遺贈與否之聲明。...」,復經該院民事庭八十八年五月十四日民事裁定上開公示催告確定。同意回歸遺囑內容,准朱張○○辦理遺產管理人登記,並於登記完竣後會同受遺贈人辦理遺贈登記。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七年三月十二日台(八七)內地字第八七○三二四五號函 
【要旨】遺囑執行人於遺囑所為限制範圍內可切結負責申辦被繼承人所遺不動產買賣移轉登記
【內容】按「遺囑執行人有管理遺產並為執行遺囑必要行為之職務。法院裁定之遺囑執行人執行上述職務時,無須再經法院之核准。」為「繼承登記法令補充規定」第七十五點所明定。又據來函附件觀之本案遺囑執行人為執行遺囑之必要,聲請變賣被繼承人所遺不動產,經台灣台北地方法院八十五年度家聲字第一二二號民事裁定聲請駁回,其理由略以:「聲請人為執行遺囑之必要,於遺囑所為限制之範圍內,有變賣遺產之權利。揆諸首揭規定,聲請人無庸再聲請法院許可其變賣遺產(按民法及非訟事件法均無遺囑執行人變賣遺產須經法院許可之特別規定)。....」,故本案遺囑執行人既為上開法院所裁定,依上開規定,其為執行遺囑之必要,於遺囑所為限制範圍內,變賣遺產無須經法院許可,可由其自行切結負責,地政機關得准其申辦被繼承人所遺不動產買賣移轉登記。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四年五月十九日台(八四)內地字第八四七五○一四號函 
【要旨】遺贈人死亡後遺有大陸地區繼承人,受遺贈人申辦遺贈登記事宜
【內容】按「遺贈於遺囑生效後僅有債權的效力,受遺贈人非於繼承開始時,即當然取得遺贈標的物之所有權或其他物權,....似宜就遺贈之土地,辦理繼承登記後,再由繼承人移轉予受遺贈人。....故關於遺贈之土地,如遺贈人有繼承人,得同時連件辦理繼承登記及遺贈登記,並依本部八十一年六月二十日台八一內地字第八一八一五二三號函示辦理,....」為本部八十三年六月十六日台內地字第八三Ο五八九七號函所明示;又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六十九條規定:「大陸地區人民不得在臺灣地區取得或設定不動產物權,....」是以,早期大陸人士來台死亡後,其生前所立遺囑,將其所遺土地及房屋遺贈予受遺贈人,如遺贈人在臺灣地區有繼承人,自得依上開規定辦理,如其在臺灣地區無繼承人或繼承人有無不明或繼承人因故不能管理遺產者,應由利害關係人聲請法院選任遺產管理人(或遺囑執行人),或依上開關係條例第六十八條規定,以其主管機關為遺產管理人,辦理遺產管理人(或遺囑執行人)登記,並由遺產管理人(或遺囑執行人)依民法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規定,聲請法院依公示催告程序,限一年以上之期間,公告遺贈人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命其於該期間內報明債權,及為願受遺贈與否之聲明後,再由遺產管理人(或遺囑執行人)就遺贈之不動產移轉予受遺贈人,免由大陸地區繼承人辦理繼承登記及遺贈登記。 
(按:八十六年五月十四日增訂臺灣地區與大陸人民關係條例第六十七條之一,就遺產管理加以規定;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第六十九條業於九十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華總一義字第09100075590號令修正。)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三年七月八日台(八三)內地字第八三○八五八○號函 
【要旨】受遺贈人於遺囑發生效力時須客觀確定存在;又遺囑執行人不限於自然人,並得選任法人為複代理人
【內容】一、案經本部函准法務部八十三年六月二十八日法八三律一三五二三號函復以:按民法第一千二百零一條規定:「受遺贈人於遺囑發生效力前死亡者,其遺贈不生效力。」之反面解釋可知,受遺贈人於遺囑發生效力時須客觀確定存在者,其遺贈始生效力。所謂「受遺贈人客觀確定存在」,雖不必具體確定,但必須可得確定,復參酌同法第一千二百條關於附停止條件遺囑生效規定之精神,受遺贈人如何為可得確定之情形,對遺贈之效力似無影響。又遺囑執行人不限於自然人,關於財產遺囑之執行,亦得指定法人(史尚寬著「繼承法論」第五三四頁,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合著「民法繼承新論」第三九Ο頁參照)。我民法對於遺囑執行人得否選任複代理人,雖未設有規定,惟解釋上如經遺囑人於遺囑中明白許諾或有不得已之事由(例如長期罹病、長期不在)者,自應許遺囑執行人選任複代理人(陳棋炎等著前揭書第三八三頁參照)。從而,依上所述,其所選任之複代理人,似亦得為法人。本件被繼承人某甲於遺囑中將系爭房屋及其基地贈與辦有成績之育幼院,受遺贈對象雖未具體確定,惟「辦有成績之育幼院」係客觀存在的事實,僅尚未擇定而已,亦即係可得確定者,則參酌首揭說明,遺贈之效力似不受影響。又遺囑執行人某乙因遠居美國,不能來台,而授權委託財團法人某基金會於其代理權限範圍內,依遺囑意旨選定某育幼院為遺贈且其如未侵害繼承人之特留分者,參酌上揭說明,似非不得為之。又本件係遺囑人所為之遺贈,受任之遺囑執行人或其選任之複代理人僅在實現遺囑人所為之遺贈,似可認已受民法第五百三十三條所定之特別委任,而與民法第五百三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無涉,併予敘明。
二、本部同意上開法務部意見。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七十四年十月二十三日台(七四)內地字第三五六七九七號函 
【要旨】受遺贈人承受無人承認繼承之遺產應申請法院指定遺產管理人,再向遺產管理人請求交付贈與物
【內容】一、案經函准法務部七十四年十月九日法七十四律字第一二四Ο五號函以:「凡因贈與人死亡而生效力之贈與,謂之死因贈與。死因贈與,我民法並無規定。解釋上於性質許可之範圍內,得準用有關遺贈之規定,本案死因贈與人死亡時,依其有關證明文件,雖可確定其無繼承人,而非繼承人有無不明之無人承認繼承,惟依司法院二十二年院字第八九八號解釋(三)『無法定繼承人亦無指定繼承人之遺產,應適用無人承認繼承之規定,於清償債權,交付遺贈物後,將其剩餘歸屬國庫』。故有關死因贈與人之遺產,似應由受贈人以利害關係人身分,依現行民法第一千一百七十八條第二項規定,向法院聲請指定遺產管理人後,再向遺產管理人請求交付贈與物,較為妥適。」
二、本部同意上開法務部之意見。
==============================
《第 124 條》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97年6月10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970046277號函 
【要旨】私法人於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前取得之土地,經補註用地別變更為耕地申辦自益信託登記,應受農業發展條例第33條規定之限制
【內容】案經函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97年6月5日農企字第0970128463號函略以「…按『私法人不得承受耕地。但符合第34條規定之農民團體、農業企業機構或農業試驗研究機構經取得許可者,不在此限。』及『信託行為,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無效…四、以依法不得受讓特定財產權之人為該財產權之受益人者。』農業發展條例第33條及信託法第5條第4款定有明文,依來函所述案例事實,本案○○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私法人)不得自為承受耕地信託行為之受益人,如為之,依上開信託法第5條第4款規定,應屬無效。且本案信託行為涉有財產權移轉,如有約定信託財產之歸屬為委託人德安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者,於信託關係消滅後,涉及耕地所有權移轉登記時,則仍受農業發展條例第33條規定之限制。」是以,有關私法人於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公布生效前合法取得之土地,嗣經政府補註用地別變更為耕地申辦信託登記,並約定受益人為委託人,仍應受農業發展條例第33條規定之限制。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95年10月14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950052080號函 
【要旨】委託人依行政院及所屬機關政務人員財產強制信託實施要點規定申辦耕地信託登記應受農業發展條例第33條規定之限制
【內容】案經函准法務部95年9月25日法政字第0950028232號函略以:「稱信託者,謂委託人將財產權移轉或為其他處分,使受託人依信託本旨,為受益人之利益或為特定之目的,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之關係,信託法第1條定有明文,故委託人將財產權移轉或為其他處分,為信託關係成立之要件。本件有關耕地所有權人欲將耕地信託予他人者,仍應踐行耕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之程序,始可成立信託關係,縱權利移轉之原因登記為「信託」,仍無礙該信託登記屬所有權移轉登記之本質。上開實施要點第2點第1款及第3點規定,政務人員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不動產,應信託予信託業,該規定之『不動產』固應包括所有之不動產,惟如其他法規對此另有規定,自應從其規定。農業發展條例第33條規定:私法人不得承受耕地。但符合第34條規定之農民團體、農業企業機構或農業試驗研究機構經取得許可者,不在此限,係耕地承受之特別規定,而此之耕地承受依前揭說明應包括移轉所有權之信託,是耕地不得信託予私法人之信託業,此部分之信託登記地政機關不應受理。」本部同意上開法務部意見,請依上開函釋辦理。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94年10月6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9400528950號函 
【要旨】信託登記條款約定受益人為委託人,信託關係消滅時,信託財產之歸屬人不得為受託人之一
【內容】一、本案經轉據法務部94年9月29日法律字第0940034383號函復如附件,本部同意上開法務部意見。
二、鑑於信託為私法行為之一種,應尊重當事人的意思,故申辦土地權利信託登記,雖以公定信託契約書為登記原因證明文件,惟倘委託人與受託人間所約定之主要信託條款,因受限於公定信託契約書中「信託條款」欄之篇幅而無法盡載,尚需另附信託契約書(私契)方能貫徹信託本旨或達信託目的者,登記機關於受理登記時,自應依另附之信託契約書所約定之事項條款予以審查。
三、略。

附:法務部94年9月29日法律字第0940034383號函
一、按「受託人不得以任何名義,享有信託利益。但與他人為共同受益人時,不在此限。」、「信託關係消滅時,信託財產之歸屬,除信託行為另有訂定外,依左列順序定之:一、享有全部信託利益之受益人。二、委託人或其繼承人。」及「信託關係消滅時,於受託人移轉信託財產於前條歸屬權利人前,信託關係視為存續,以歸屬權利人視為受益人。」分別為信託法(以下簡稱本法)第34條、第65條及第66條所明定。準此,信託關係消滅時歸屬權利人依法視為受益人,則本件依委託人與受託人間訂立之信託契約書記載,信託關係存續中,信託財產之孳息受益人為初厚○(即委託人),而信託關係消滅時,信託財產之原本受益人為歸屬權利人初長○(即受託人之一),則上開記載之信託行為有否本法第5條第1款所定其目的違反強制或禁止規定之情形?仍須依是否違反本法第34條規定加以判斷。
二、承上,該條立法意旨係受託人為負有依信託本旨,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義務之人;受益人為享有信託利益之人,如受託人兼為同一信託利益之受益人,則其應負之管理義務將與受益權混為一體,易使受託人為自己之利益而為違背信託本旨之行為,故為貫徹本法第1條之立法目的,原則上受託人不得兼為受益人,更不得假管理或處分財產之便,以任何名義享有信託利益(參照本部91年11月26日法律字第0910042147號函)。本件依信託契約所載受託人之一為歸屬權利人,而信託關係消滅時,於受託人移轉信託財產於歸屬權利人前,依前開規定以歸屬權利人(即受託人)視為受益人,惟依來函所附當事人信託契約書所載,受託人享有信託財產之孳息以外信託利益之權利(本金受益人),因此,受託人享有之信託利益幾乎等於信託財產,與本法第34條及第1條規定之意旨不符。又 貴部建議應依當事人信託契約之約定,以初厚○及初長○為共同受益人之意見,因受託人享有之信託利益幾乎等於信託財產,且本件依當事人信託契約書所載受益人有二(初厚○為孳息受益人,初長○為本金受益人),惟於土地及建築物信託契約書中,僅記載受益人為初厚○,二者間之記載並不一致,有否遺漏或違誤?建議 貴部再予查明。再者,本件受託人申辦信託財產所有權移轉登記時,依土地及建築物信託契約書之記載,信託不動產總金額為新台幣參佰伍拾肆萬肆仟元整,惟當事人卻持有贈與稅免稅證明書,依稅法相關規定,本件在課稅上尚有疑義,建議另徵詢財政部表示意見。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92年6月2日台內營字第0920086968號令 
【要旨】國民住宅辦理信託登記應符合國民住宅條例規定
【內容】國民住宅所有權人欲將該國民住宅辦理信託登記,得逕依信託法規定辦理;惟該國民住宅若為取得使用執照未滿15年者且其信託行為係以國民住宅條例規定之出售、出典、贈與或交換等法律關係為之者,則其委託人應符合「居住滿1年」之限制;若該國民住宅為取得使用執照滿15年以上者,則不受上開規定限制。另信託財產之管理或處分方法應符合國民住宅條例及其相關法令之規定。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七年二月七日台(八七)內地字第八七○二四三四號函 
【要旨】不動產在信託法公布實施前以「買賣」為登記原因辦竣所有權移轉登記,事後不得以「信託返還」為登記原因辦理移轉登記
【內容】查本案依來函所敘,該不動產既係由登記名義人林○○君檢齊所有權移轉契約書等證明文件,並以「買賣」為登記原因辦竣登記,本部同意 貴處所擬意見,尚無從以主旨所敘「信託返還」或「塗銷信託登記」為原因移轉予周○○。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台(八六)內地字第八六一二八九五號函 
【要旨】土地所有權因信託移轉登記,無需申報土地移轉現值,惟仍應檢附無欠稅(費)證明
【內容】一、依據財政部八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台財稅第八六一九三一六三三號函辦理。
二、有關土地所有權因信託行為成立,而依信託法第一條規定,由委託人移轉與受託人,申辦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案件,無需先向主管稽徵機關申報土地移轉現值,惟仍應依法辦理查欠作業,檢附無欠稅(費)證明文件,憑向地政機關辦理移轉登記。
=========================
《第 125 條》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96年10月12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960052318號函 
【要旨】已辦妥信託登記之同一不動產標的受託人,如無信託法第35條第1項除外規定情形之一者,不得同時以擔保物提供人兼抵押權人身分申辦抵押權設定登記
【內容】案經函准法務部96年10月4日法律決字第0960030552號函略以:「按本部91年8月27日法律字第0910030114號函係認為債務人將前已設定抵押於債權人之不動產,再信託予該債權人為管理或處分,尚無違反信託法第35條之問題,與本案係先辦理信託後,再由受託人設定抵押權於自己,乃屬二事。又依信託法第35條第1項規定:『受託人除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外,不得將信託財產轉為自有財產,或於該信託財產上設定或取得權利:…』準此,本案受託人於信託財產上取得抵押權,如無該條項除外規定情形之一者,顯已違反前述規定,委託人、受益人或其他受託人,除得準用信託法第23條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或回復原狀外,並得請求將其所得之利益歸於信託財產;於受託人有惡意者,應附加利息一併歸入(信託法第35條第3項)。又就信託財產而言,受託人為形式所有權名義人,非為代理人,核與民法第106條禁止自己代理或雙方代理之規定無涉,…」從而,本案已辦妥信託登記之同一不動產標的受託人,如無信託法第35條第1項除外規定情形之一者,不得同時以擔保物提供人兼抵押權人身分申辦抵押權設定登記。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96年3月26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960043346號函 
【要旨】依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興建之住宅,符合該條例立法宗旨者,得辦理自益信託登記
【內容】一、按「...四、次查信託目的為『管理、運用及處分信託財產』,若委託人依信託本旨約定受益人為本人(即自益信託),並於信託目的載明『管理、運用及於法定禁止處分屆滿後之信託財產處分』即與眷改條例第1條照顧原眷戶宗旨及第24條眷宅禁止處分之規定無違,得依法辦理『信託登記』。五、若倘屬『他益信託』或未於信託目的載明『管理、運用及於法定禁止處分屆滿後之信託財產處分』者,該信託行為不僅有違眷改條例之立法宗旨,亦有信託法第5條第1項所定『其目的違反強制或禁止規定者』之脫法行為而為無效,故依信託目的完成而處分該信託財產,原則上不同意辦理信託。...」為國防部96年3月19日昌易字第0960005009號函所明釋,合先敘明。
二、經查,本案係屬自益信託,惟其信託目的未載明「管理、運用及於法定禁止處分屆滿後之信託財產處分」,應請當事人依國防部上開號函釋意見補正後始得受理登記。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94年10月25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940053723號函 
【要旨】信託財產利益與受託人利益無衝突時,同一不動產標的之抵押權人得擔任信託行為之受託人
【內容】一、按「稱信託者,謂委託人將財產權移轉或為其他處分,使受託人依信託本旨,為受益人之利益或為特定之目的,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之關係。」、「受託人因信託行為取得之財產權為信託財產。受託人因信託財產之管理、處分、滅失、毀損或其他事由取得之財產權,仍屬信託財產。」、「信託財產為所有權以外之權利時,受託人雖取得該權利標的之財產權,其權利亦不因混同而消滅。」、「受託人不得以任何名義,享有信託利益。但與他人為共同受益人時,不在此限。」、「受託人除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外,不得將信託財產轉為自有財產,或於該信託財產上設定或取得權利:一、經受益人書面同意,並依市價取得者。二、由集中市場競價取得者。三、有不得已事由經法院許可者。」分為信託法第1條、第9條、第14條、第34條、第35條第1項所明定,另「按民法第762條規定:『同一物之所有權及其他物權,歸屬於同一人者,其他物權因混同而消滅。但其他物權之存續,於所有人或第三人有法律之利益者,不在此限。』又信託財產名義上雖屬受託人所有,實質上乃為與受託人之自有財產獨立之特殊財產。‥‥債權人兼抵押權人身分‥法理上固無不可,惟在受託期間,是否會置信託財產利益與受託人自身利益於可能衝突立場,以及是否會妨礙其他債權人權利之行使,宜請‥本於權責依法審酌。」前經法務部91年8月27日法律字第0910030114號函釋在案,合先說明。
二、本案土地所有權人藍○○因個人財產管理之需要,將已設定抵押予陳○○之不動產旋即以信託方式委託陳○○管理處分(出售)信託之土地及建物所有權,由陳○○以受託人身分管理該項不動產,參依上開規定,其權利不生混同問題,至陳○○兼具抵押權人之身分是否會置信託財產利益與受託人自身利益於衝突或妨害其他債權人權利之行使,尚非登記機關審認範圍,是同意依所擬乙案「如受託人於登記申請書內切結所受託之信託財產利益與受託人利益確無衝突,則可准其辦理信託登記。」意見辦理。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九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台內中地字第0九一00二00八九號函 
【要旨】信託法第34條但書中之「他人」,包括委託人以自己為受益人在內
【內容】案經准法務部九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法律字第0九一00四二一四七號函略以:「二、按信託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受託人不得以任何名義,享有信託利益。但與他人為共同受益人時,不在此限。』其立法理由係因受託人為負有依信託本旨,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義務之人;受益人為享有信託利益之人,如受託人兼為同一受託利益之受益人,則其應負之管理義務將與受益權混為一體,易使受託人為自己之利益而為違背信託本旨之行為,故原則上,受託人不得兼為受益人,更不得假管理或處分財產之便,以任何名義享有信託利益。三、又信託行為中訂定,信託關係存續期中,信託財產孳息由特定受益人享有,信託關係消滅時,信託財產原本由其他受益人享有之情形,該享有信託財產孳息之人,稱為『孳息受益人』;享有信託財產原本之人,稱為『原本受益人』。本件受託人係委託人之母親,就信託本旨而言,應無脫法行為之意圖,且受託人僅為孳息受益人中之一人,……。至信託法第三十四條但書中之『他人』,自包括委託人以自己為受益人之情形在內。」本部同意上開法務部之意見。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九十年十一月三十日台(九0)內中地字第九0一八六一二號函 
【要旨】關於已辦理信託登記之土地建物,受託人不得將受託財產再辦理信託登記
【內容】法務部九十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法九十律字第000七二七號函以:「按信託法第一條規定:『稱信託者,謂委託人將財產權移轉或為其他處分,使受託人依信託本旨,為受益人之利益或為特定之目的,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之關係。』信託係以當事人間之信賴關係為基礎,受託人既基於信賴關係管理他人之財產,自須依信託行為所定意旨,積極實現信託之目的(信託法第二十二條立法理由一參照)。是以,依信託法第一條及第二十二條規定,受託人須依信託本旨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並須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處理信託事務,故消極信託並非我國信託法所認定之信託,前經本部八十八年六月十七日法八八律字第○二一七五五號函釋在案,本件原信託財產之受託人王○○自為委託人,將信託財產信託給○○○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則原受託人王○○實際上就信託財產已無管理權限,依上開說明,即屬消極信託,且非為我國信託法所認之信託。至信託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受託人應親自處理事務。但信託行為另有訂定或有不得已之事由者,得使第三人代為處理。』查其立法意旨,係指受託人無法親自處理信託事務,而於信託行為另有訂定或有不得已之事由時,例外得使第三人代為處理信託事務,受託人與第三人間並未有財產權之移轉。準此,信託法第二十五條尚不得解釋為受託人得自為委託人就原信託財產再為信託之依據,併予敘明。」本部同意上開法務部意見。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九十年十一月十三日台(九0)內中地字第九0一七三七0號函 
【要旨】關於已為信託登記之受託人於信託期間依信託本旨出賣信託不動產,申辦所有權移轉登記其登記原因用語
【內容】按已辦竣信託登記之不動產,受託人於信託期間,依信託本旨,出賣信託財產,非屬信託法第六十二條所規定之信託關係消滅情事,係屬民法所稱之買賣,其登記原因用語為「買賣」;另原於該筆土地、建物之所有權部「其他登記事項欄」中註記之「詳信託專簿」字樣,已因信託財產之出售而移轉第三人,該筆註記應併予塗銷,惟仍應將該異動年月日及內容於信託專簿中註明,並影印登記案件一份存於專簿公示。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八年七月十二日台(八八)內地字第八八○七八九二號函 
【要旨】關於已辦理信託登記之土地,受託人不宜自為委託人而將受託財產辦理信託登記
【內容】案經函准法務部八十八年六月十七日法(八八)律字第Ο二一七五五號函略以:「(一)按信託法第一條規定:『稱信託者,謂委託人將財產權移轉或為其他處分,使受託人依信託本旨,為受益人之利益或為特定之目的,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之關係。』信託係以當事人間之信賴關係為基礎,乃委託人、受託人與受益人間所存在之一種財產權為中心之法律關係(本法第一條立法理由一參照。)受託人既基於信賴關係管理他人之財產,自須依信託行為所定意旨,積極實現信託之目的(本法第二十二條立法理由一參照)。依本法第一條及第二十二條規定受託人須依信託本旨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並須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處理信託事務,故消極信託並非我國信託法所認定之信託。準此,以清償債務為目的所為之消極信託,似非本法之所許,合先敘明。(二)次按,信託財產有其獨立性,名義上雖屬受託人所有,惟並非其自有財產,係與受託人之自有財產分別獨立 (本法第十條、第十一條立法理由一依參照),且受託人須依信託本旨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故受託人似不宜自為委託人而將委託財產之全部或一部再為信託。(三)再按,本法第三十四條前段規定:『受託人不得以任何名義,享有信託利益。』受託人為負有依信託本旨,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義務之人;受益人為享有信託利益之人,如受託人兼為同一受託利益之受益人,則其應負之管理義務將與受益權混為一體,易使受託人為自己之利益而違背信託本旨之行為,故原則上,受託人不得兼為受益人,更不得假管理或處分財產之便,以任何名義享有信託利益(本法第三十四條立法理由一參照)。(四)綜上所述,本件受託人以部分信託土地再辦理信託登記,宜請參酌前述意見審酌之。另依本法規及信託法理,委託人將其財產權移轉,涉及贈與稅、土地增值稅等稅捐之課徵,宜請一併注意有關稅法之規定。」本部同意上開法務部意見。
================================
《第 126 條》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九年五月三日台(八九)內中地字第八九○八一九九號函 
【要旨】釋示遺囑信託
【內容】遺囑人以遺囑,將其財產之全部或一部為受益人利益或特定目的設立之信託,稱遺囑信託。遺囑信託屬單獨行為,因此,遺囑人生前與他人訂立契約,以其死亡為條件或始期而設立之信託,非屬遺囑信託;而在遺囑人死亡之後,繼承人或遺囑執行人依遺囑,與受託人簽訂契約設立之信託,亦非遺囑信託。
=============================
《第 128 條》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96年10月16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960052581號函 
【要旨】信託土地經法院判決塗銷信託登記,於辦理回復原所有權人名義登記時,免依土地稅法第51條第1項規定辦理查欠
【內容】附:財政部96年10月8日台財稅字第09600325180號函。
主旨:有關信託土地,經法院判決將該土地以信託為登記原因之移轉登記塗銷,於辦理回復原所有權人名義登記時,應否依土地稅法第51條第1項規定辦理查欠一案,復請查照。
說明:
一、略。
二、依本部92年2月20日台財稅字第0920451443號令規定:「查欠繳土地稅之土地及欠繳房屋稅之房屋,在欠稅未繳清前,不得辦理移轉登記或設定典權,為土地稅法第51條第1項及房屋稅條例第22條第1項所明定。另依內政部92年1月17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920000598號函說明二:「查塗銷信託登記,係指土地權利因信託關係消滅,信託財產回復至委託人所有時向該管登記機關申請權利變更所為之登記。」其既屬土地權利變更範疇,依上開規定,土地及建物塗銷信託登記,仍應辦理查欠作業。」上開令釋規定係指信託所定事由及信託目的完成,受託人與委託人間因信託關係消滅,向地政機關申請塗銷信託登記時,仍宜查欠始得辦理登記,與本案經法院判決撤銷原信託行為,並將系爭土地以信託為登記原因之移轉登記塗銷,申請判決回復所有權登記有別,合先敘明。
三、查本部89年3月17日台財稅字第0890451414號函釋規定:「黃○○君所有之…土地遭不法集團偽造證件登記於田○○君名下,既經地政機關依據法院確定判決辦竣塗銷登記,並回復為原所有權人名義,該回復所有權係溯自原所有權人黃君原取得日,則該房地遭非法移轉登記於田○○君之期間,所有權人之名義既已回復為黃君,其納稅義務人名義自應予以回復,該期間之…地價稅並應向黃君補徵…」本案信託土地,如經查明係因法院判決撤銷原信託行為,並將系爭土地以信託為登記原因之移轉登記塗銷,經向地政機關申請依據上開確定判決辦理,並回復為原所有權人謝君名義,且該回復所有權係溯自謝君原取得日,則該房地遭非法移轉登記於田○○君之期間,參照上開函釋規定,應將該土地之納稅義務人名義回復為謝君,其信託期間之地價稅,並應向謝君補徵;該土地於辦理回復謝君名義登記時,免依規定辦理查欠作業。

附:內政部92年1月17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920000598號函
主旨:有關林○○先生申辦○○市○○段203之6地號土地及2035建號建物塗銷信託登記,應否辦理查欠作業疑義乙案,敬請惠示卓見。
說明:
一、略。
二、查塗銷信託登記,係指土地權利因信託關係消滅,信託財產回復至委託人所有時向該管登記機關申請權利變更所為之登記,次查「欠繳土地稅之土地,在欠稅未繳清前,不得辦理移轉登記或設定典權。」為土地稅法第51條第1項所明定,塗銷信託登記既屬土地權利變更範疇,本部以為依上開規定仍宜查欠稅費始得辦理登記,因案涉貴管,請惠示卓見。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96年7月10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960047989號函 
【要旨】自益信託之委託人除信託契約另有約定外,得檢附其通知受託人終止信託關係之存證信函單獨申請塗銷信託登記
【內容】本案經函准法務部96年5月18日法律決字第0960018145號函略以:「…按契約約定內容除違反法律強制或禁止規定,或有背於公共秩序善良風俗而無效外(民法第71條及第72條規定參照),基於契約自由原則,當事人自得為特別之約定。本件自益信託之委託人如未依信託契約之特別約定,即予單方片面終止契約者,自不生終止契約之效力。」從而,倘信託契約另行約定,非經第三人及受託人同意,不得終止契約者,自益信託之委託人即不得片面終止信託契約,檢附其通知受託人終止信託關係之存證信函,單獨申請塗銷信託登記。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95年12月7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950054524 號函 
【要旨】自益信託之委託人除信託契約另有約定外,得檢附其通知受託人終止信託關係之存證信函單獨申請塗銷信託登記
【內容】案經函准法務部95年11月24日法律字第0950042379號函略以:「…按信託法第63條第1項規定:『信託利益全部由委託人享有者,委託人或其繼承人得隨時終止信託。』而契約終止權之行使,依民法第263條準用同法第258條之規定,應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若當事人一方有數人者,應由其全體或向其全體為該意思表示,始生終止之效果。是以,信託利益全部由委託人享有之信託契約,經委託人向受託人(如受託人有數人時,應向其全體)為終止契約之意思表示,且該終止之意思表示依民法第94條、第95條及其他相關規定發生效力後,即生終止之效果。」從而,本案自益信託之委託人自得檢附其通知受託人終止信託關係之存證信函,單獨申請塗銷信託登記。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九十一年十二月九日台內中地字第0九一00一八八六七號函 
【要旨】關於土地權利信託契約書之信託條款記載,信託關係消滅時,信託財產之歸屬權利人為受託人,雖違反信託法之規定,地政機關對於已受理之信託登記尚不得辦理塗銷登記
【內容】案經函准法務部九十一年十月八日法律字第0九一00三六五五五號函、九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法律決字第0九一00四四一六0號函略以:「……三、按『信託行為,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無效:一、其目的違反強制或禁止規定者。……』;『受託人不得以任何名義,享有信託利益。但與他人為共同受益人時,不在此限。』分別為信託法第五條第一款及第三十四條所明定。本件委託人與受託人間訂立之信託契約記載,信託關係消滅時,信託財產歸屬權利人為受託人,且無其他共同受益人,已違反上開規定(另參照本部八十八年六月十七日法律字第0二一七五五號函)。四、查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項及第二項規定:『登記人員或利害關係人於登記完畢後,發現登記錯誤或遺漏時,應申請更正登記。登記機關於報經上級地政機關查明核准後更正之(第一項)。前項登記之錯誤或遺漏,如純屬登記人員記載時之疏忽,並有原始登記原因證明文件可稽者,上級地政機關得授權登記機關逕行更正之(第二項)。』故違反本規定時,登記機關應報經上級機關核准或依授權逕行更正登記,屬『更正登記』事項。另依行政法院八十一年度判字第一一六九號裁判認為,除依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三十四條所定登記錯誤或遺漏,係因登記事項與登記原因文件所載之內容不符,而依規定由該管上級機關核准或授權由登記人員逕為更正之情形外,不得以發現登記之原因有瑕疵,逕為塗銷登記。否則同規則第七條所指依本規則登記之土地權利,……非有法律上原因,經法院判決塗銷確定者,登記機關不得為塗銷登記,即無適用之可能。五、至於本件違反信託法規定所為之所有權移轉登記及信託登記,登記機關得否依職權逕予辦理塗銷登記乙節,按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依本規則登記之土地權利如純屬登記機關之疏失而錯誤之登記,於第三人取得該土地權利之新登記前,登記機關得於報經直轄市或縣(市)地政機關查明核准後塗銷之。另依司法院釋字第三七九號解釋「私有農地所有權之移轉,……登記機關既應就所提自耕能力證明書為形式的審查,則其於登記完畢後,經該管鄉(鎮、市、區)公所查明承受人不具備自耕能力而撤銷該自耕能力證明書時,其原先所有權移轉登記所據『具有自耕能力』之事由,已失所附麗,原登記機關自得撤銷前此准予登記之處分,逕行塗銷其所有權移轉登記。」。本案信託登記,既依委託人與受託人間之土地權利信託契約書辦理,並已登記為受託人所有,登記機關應依土地登記規則第七條規定始得辦理塗銷信託登記。
==============================
《第 133 條》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93年7月26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930010200號函 
【要旨】自益信託之委託人死亡,如信託關係並未終止,應由其繼承人依法繳納遺產稅後,由全體繼承人會同受託人依土地登記規則第133條規定申辦信託內容變更登記
【內容】按「『信託關係不因委託人或受託人死亡、破產或喪失行為能力而消滅。但信託行為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信託財產之管理方法,得經委託人、受託人及受益人之同意變更。』、『信託利益全部由委託人享有者,委託人或其繼承人得隨時終止信託。』分別為信託法第8條第1項、第15條及第63條第1項所明定。本件依來函所述,自益信託之委託人(即受益人)死亡時,如其繼承人未終止信託關係前,依上開規定信託利益本應由受益人(即委託人)之繼承人享有。又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3條之2第2項規定,信託關係存續中受益人死亡時,應就其享有信託利益之權利未領受部分,依本法規定課徵遺產稅。」為法務部93年7月13日法律決字第0930022321號函所明釋,另參依土地登記規則第133條規定:「信託內容有變更,而不涉及土地權利變更登記者,委託人應會同受託人檢附變更後之信託內容變更文件,以申請書向登記機關提出申請。登記機關於接獲前項申請書後,應依信託內容變更文件,將異動內容、異動年月日於土地登記簿其他登記事項欄註明,並將申請書一併裝入信託專簿。」,本案委託人既已死亡,應由其繼承人依法繳納遺產稅後,由全體繼承人會同受託人依土地登記規則第133條規定申辦信託內容變更登記,另註記內容,同意貴處所擬意見。

附:臺北市政府地政處93年5月14日北市地一字第09331529800號函略以:「本案似得由繼承人檢附登記申請書、登記清冊及土地登記規則第119條規定之證明文件單獨申辦登記,並由地政事務所於地籍資料所有權部其他登記事項欄註記『原受益人因死亡而繼承,依00年00月00日收件00字00號申請信託內容變更,詳信託專簿。』,登記完竣後再由地政事務所通知受託人。」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九十二年三月二十六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九二000四0六六號函
 
【要旨】已辦竣信託登記之土地,申辦信託內容變更登記事宜
【內容】查「土地建築改良物信託(內容變更)契約書」第(17)欄所載信託條款8.其他約定事項內容變更者,因非屬應登記事項,登記機關得依當事人所附之申請書等文件,以申請登記事由「註記」,登記原因「註記」辦理登記。另為落實信託專簿之管理,登記機關應於土地登記簿之其他登記事項欄以代碼「00」辦理,註記內容為:「○○年○○月○○日收件○○○號信託內容變更詳信託專簿」,並依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將上開變更文件等影印附於「信託專簿」內公示。
===========================
《第 135 條》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七年十月六日台(八七)內地字第八七一○二六二號函 
【要旨】株式會社土地不得辦理更正登記為公司名義
【內容】一、本案台南○○股份有限公司擬比照該公司於民國七十三年,申辦台南○○株式會社所有土地名義更正登記之模式,於八十六年九月間再次申辦台南市○○段二一八地號等五筆土地名義更正登記。惟查前開於民國七十三年辦竣名義更正登記之六十四筆土地,其中台南市竹篙段五九七─一三地號土地使用人蘇○○就該土地所有權人名義更正登記事件,提起行政救濟,並經行政法院七十五年度判字第六八Ο號判決「再訴願決定、訴願決定及原處分均撤銷」。其判決理由略以:「原設立之台南○○株式會社應視為合夥組織,該會社所有之土地應視為原權利人即台南○○株式會社各股東所公同共有。至嗣後所成立之台南○○股份有限公司雖由原台南○○株式會社之國人股東所組成,然既為新設立登記之另一公司,與台南○○株式會社其權利主體已失登記同一性,即非『日據時期會社土地清理要點』所指之原權利人。....,是台南○○股份有限公司受讓原台南○○株式會社土地權利,自應依不動產物權移轉登記之規定為之,不得省略中間登記」。合先敘明。
二、查「官署所為之行政處分,經人民提起訴願,由受理訴願官署就實體上為審查決定而告確定者,或經行政法院就實體上判決確定者,即兼有形式上及其實質上之確定力,當事人不得復就同一事項再行爭執。「行政法院五十一年判字第三九一號著有判例。本案台南○○股份有限公司於民國七十三年所申辦之台南○○株式會社所有土地名義更名登記,雖僅其中一筆經行政法院判決確定如前述,惟依上開行政法院判例,台南○○股份有限公司如再次申辦台南○○株式會社所有之台南市○○段二一八地號等五筆土地名義更正登記,地政機關自應參酌前開行政法院之判決意旨為適法之處置。
〈按:日據時期會社土地清理要點已廢止〉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七十四年六月四日台(七四)內地字第三一五五二四號函 
【要旨】日據時期之國庫、台灣總督府、日人姓名及組合之土地清理事宜
【內容】一、本案前經本部二度邀集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及貴府等有關機關研商獲致結論,並以七十四年四月二日七十四台內地字第二九六六二Ο號函報行政院,副本分抄貴府財政廳(局)、地政處及合作事業管理處(台灣省政府)。茲奉行政院七十四年五月一日台七十四內字第七七三Ο號函核示:准照所報會商結論辦理。
二、依上開會結論一,為清理案內土地,由本部會同財政部國有財產局訂定清理計畫,再由地方政府會同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分期分區清理之,所需經費請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支援。案經本部邀集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及貴府地政處等研商獲致結論如左:
(一)關於訂定清理計畫,分期分區清理乙節,據財政部國有財產局代表表示,該局已訂有蒐集國有土地地籍資料及清理計畫,並列入該部施政計畫,則本案之清理計畫,自宜暫不訂定,以免重複。
(二)請省市政府轉知各地政事務所,對於財政部國有財產局為執行清理工作需要,影印有關國有土地(包括案內土地)地籍資料時,應予積極配合協助辦理,所需經費請財政部國有財產局逕與省市政府協調。
附:內政部七十四年四月二日台內地字第二九六六二Ο號函
主旨:關於台北市政府函為日據時期土地登記簿上記載為國庫、台灣總督府、日人姓名及組合之土地應如何清理乙案,業經遵 示邀集有關機關會商,獲致結論如說明報請 鑒核。
說明:案經再度邀集司法院第一廳、法務部、財政部(國庫署、國有財產局)、台灣省政府財政廳、合作事業管理處(未派員)、地政處、台北市政府財政局、地政處、高雄市政府財政局、地政處會商,獲致結論如下:
「關於日據時期土地登記簿記載為國庫、台灣總督府等土地如何清理案,內政部七十三年十二月八日(七三)台內地字第二六七七二六號函會商結論修正為:
一、為釐正地籍,確保國有財產權益,關於日據時期土地登記簿上記載為國庫、台灣總督府、日人姓名及組合之土地,其於台灣光復後仍以原有名義登記或尚未辦理總登記者,由內政部會同財政部國有財產局訂定清理計畫,再由地方政府會同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分期分區清理之,所需經費請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支援。參照原『台灣省土地權利清理辦法』之精神及以往案例,擬定清理原則如下:
(一)日據時期土地登記簿上記載為『國庫』、『台灣總督府』土地部分:
1.現行土地登記簿以原『國庫』、『台灣總督府』登記之土地,應更正登記為中華民國所有。但其自台灣光復初期經原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暨公署所屬機關接管有案,並經呈准行政院歸該省政府使用收益者,該接管使用機關可檢具行政院核准之文件,申請更正登記為該省所有。
2.前款但書應登記為台灣省所有之土地,位於台北市或高雄市,因該兩市改制而依省市財產劃分原則劃歸台北市或高雄市所有者,逕由台北市或高雄市政府檢具行政院核准文件,申辦更正登記為台北市有或高雄市有。
3.本項土地於現行土地登記簿上,僅登記其標示,而其所有權未登記者,應由財政部國有財產局申請補辦總登記,登記為國有。但自台灣光復初期經原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暨其所屬機關接管有案,並經呈准行政院歸該省政府使用收益者,該接管使用機關可檢具行政院核准之文件申請補辦總登記為該省所有。
4.前款但書應登記為台灣省所有之土地,位於台北市或高雄市,因該兩市改制而依省市財產劃分原則歸該台北市或高雄市所有者,由該兩市政府檢具行政院核准文件補辦總登記為台北市有或高雄市有。
5.本項土地自台灣光復初期即由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暨其所屬機關接管,並使用收益,如無法提出行政院核准之文件者,應登記為中華民國所有。倘原使用機關仍有公用需要,可依法辦理撥用。
6.本項土地如經行政院核定應登記為國有或省市有有案,而登記簿尚未登記為國有或省、市有者,應速依行政院核示辦理登記。
(二)日據時期土地登記簿上記載為『日人姓名』土地部分:
1.現行土地登記簿於台灣光復初期仍以日人姓名登記之土地,應由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會同縣、市政府(地政、戶政、稅捐單位)查明,如確係原日本人民所有而依法應歸國有者,由財政部國有財產局申辦更正登記為中華民國所有,倘發生錯誤,由財政部國有財產局負責處理:如確係我國人民以日本名字登記者,應通知該權利人申辦更正登記。
2.本項土地如於現行土地登記簿上,僅登記標示,而其所有權未登記者,應依『逾總登記期限無人申請登記之土地處理原則』規定辦理。
(三)日據時期土地登記簿上記載為『組合』土地部分:
1.現行土地登記簿於台灣光復初期,以原組合名義登記之土地,可參照內政部六十六年六月四日台內地字第七三四二一六號函頒『日據時期會社土地清理要點』規定辦理。
2.無人申辦審查之會社土地清理要點,請財政部儘速擬訂報院核定後據以辦理。
3.本項土地如於現行土地登記簿上,僅登記其標示,而其所有權未登記者,應依『逾總登記期限無人申請登記土地處理原則』規定辦理。
二、前項結論,由內政部報行政院核奪。
〈按:日據時期會社土地清理要點已廢止〉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七十二年一月十三日台(七二)內地字第一三三○一一號函 
【要旨】以會社名義登記之土地,所謂「原權利人」係指於完成登記時,仍然健在並未亡故,迄仍為該會社股東,而於台灣光復前亦為該會社股東,或其全體法定繼承人而言
【內容】按會社土地以會社名義辦理總登記者,應依本部訂頒「日據時期會社土地清理要點」規定清理,經國有財產局審查確定後,其經審查確定之原權利人得檢附審定及有關文件,申請更正登記。所謂「原權利人」,參照行政法院七十年十二月三十日判字第一三三二號判決理由係指於完成登記時,仍然健在並未亡故迄仍為該會社股東而於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台灣光復前亦為該會社股東,或其全體法定繼承人而言。本案薛○○君稱已購買該會社全部股權,應由其舉證。並由該管地政機關依法審查之。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七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台(七一)內地字第一○二八四四號函 
【要旨】日據時期會社土地清理審查事宜
【內容】一、日據時期會社土地,已經公產管理機關審查完畢者,免再依「日據時期會社土地清理要點」第三點規定重複審查。
二、日據時期會社土地,於本部函頒「日據時期會社土地清理要點」之前,已由公產管理機關審查確定純屬國人產業者,若股東之股權情形不明,應由當事人提出會社原始證明文件依股東名冊,據以審查。
==============================
《第 136 條》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九十二年二月十九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九二000一八八六號函
 
【要旨】稅捐稽徵機關囑託禁止處分信託財產,登記機關應不予受理登記
【內容】一、查「(一)按信託法第十二條第一項規定:『對信託財產不得強制執行。……』核其立法意旨,係因信託財產名義上雖屬受託人所有,但受託人係為受益人之利益管理處分之,故受託人之債權人對信託財產不得為強制執行。至於委託人之債權人亦不得對信託財產為強制執行,因信託財產移轉為受託人所有後,該財產形式上已屬受託人財產而非委託人財產,是委託人之債權人當然不得對已登記為受託人名義之財產聲請強制執行(臺灣高等法院九十年度抗字第二四四四號裁定參照)。惟為防止委託人藉成立信託脫產,害及其債權人之權益,信託法爰參考民法第二百四十四條第一項之規定,對該法第六條第一項規定信託行為有害於委託人之債權人權利者,債權人得聲請法院撤銷之,以保障委託人之債權人,並期導引信託制度於正軌。本件納稅義務人欠繳稅捐,經稅捐稽徵機關通知繳納,繳款通知書業經合法送達,逾期未繳,於繳款期限屆至後,將所有土地乙筆信託予受託人,並已辦妥財產權移轉登記,似已符合上開撤銷權之行使要件,稅捐稽徵機關自得聲請法院撤銷此一信託行為。……從而,稅捐稽徵機關似不得依稅捐稽徵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對信託財產為假扣押。(二)次按稅捐稽徵法第二十四條第一項前段係規定納稅義務人欠繳應納稅捐者,稅捐稽徵機關得就納稅義務人相當於應繳稅捐數額之財產,通知有關機關,不得為移轉或設定他項權利。本件納稅義務人已將其財產權為信託移轉,似已無得否適用上開規定問題。……」前經法務部九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九十)法律字第0四0四八六號函釋在案。是信託關係之委託人欠繳稅捐,稅捐稽徵機關囑託就其已辦妥信託登記之財產為禁止處分登記,登記機關應不予受理。
二、本部九十一年八月五日台內中地字第0九一00一一三九0號函釋「法院囑託查封信託財產,登記機關應否受理登記」之內容與前開規定有別,併此敘明。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九十一年八月五日台內中地字第0九一00一一三九0號函
 
【要旨】法院囑託查封信託財產,登記機關應受理登記,惟為求慎重起見,宜將本案不動產業已辦理信託登記情形通知該執行法院
【內容】查信託法第十二條規定:「對信託財產不得強制執行。但基於信託前存在於該財產之權利、因處理信託事務所生之權利或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違反前項規定者,委託人、受益人或受託人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法院對債權人提起異議之訴。強制執行法第十八條第二項、第三項之規定,於前項情形,準用之。」。另按「供強制執行之財產權,其取得、設定、喪失或變更,依法應登記者,為強制執行時,執行法院應即通知該管登記機關登記其事由。前項通知,執行法院得依債權人之聲請,交債權人逕行持送登記機關登記……。」、「第三人就執行標的物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者,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法院對債權人提起異議之訴。如債務人亦否認其權利時,並得以債務人為被告。」、「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訴,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查封不動產,由執行法官命書記官督同執達員依左列方法行之:一、揭示。二、封閉。三、追繳契據。前項方法,於必要時得併用之。已登記之不動產,執行法院並應先通知登記機關為查封登記,其通知於第一項執行行為實施前到達登記機關時,亦發生查封之效力。」為強制執行法第十一條、第十五條、第十八條、第七十六條所明定。是以本案法院囑託查封信託財產,登記機關自應依法院囑託辦理登記,惟為求慎重起見,宜將本案不動產業已辦理信託登記情形通知該執行法院。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九年七月十三日台(八九)內中地字第八九一二三六五號函 
【要旨】預告登記非屬移轉登記,不需檢附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
【內容】查農業發展條例第三十一條立法意旨,係為落實農地農用政策,於開放農地自由買賣後,避免土地投機,影響土地政策之執行,故明定耕地之使用應符合都市計畫法或區域計畫法之土地使用管制法令之規定,始得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爰此,行政院農委會訂頒之「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核發暫行處理原則」第三點(現行為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認定及核發證明辦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依農業發展條例第三十一條辦理耕地所有權移轉登記,應檢附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本案為耕地申辦保全所有權移轉之請求權預告登記,依土地法第七十九條之一及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係屬限制登記名義人處分其土地權利所為之登記,尚非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自毋需檢附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四條修正後為第一百三十六條;原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認定及核發證明辦法第三條第二款修正為第三條第一款)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五年七月二十二日台(八五)內地字第八五八○二九七號函 
【要旨】監護人持憑民事裁定書辦理禁治產註記,登記機關應依其申請將禁治產情形加註於所有權部備考欄
【內容】本案得參依高雄市政府地政處八十五年五月一日高市地政一字第Ο六二二二號函說明所擬「由監護人持憑民事裁定書,登記機關依其申請將禁治產情形加註於所有權備考欄即可。」意見辦理,茲檢送該函影本乙份供參。
附:高雄市政府地政處八十五年五月一日高市地政一字第ΟΟ六二二二號函
一、按「土地法第七十八條第八款稱限制登記,謂限制登記名義處分其土地權利所為之登記。前項限制登記,包括預告登記、查封、假扣押、假處分或破產登記,及其他依法律所為禁止處分之登記。」、「法院於宣告禁治產前,因保護應禁治產人之身體及財產,得命為必要之處分;於宣告後,認為必要時亦同。」分為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四條、民事訴訟法第六百零六條所明定。本案地方法院民事裁定書就禁治產人之不動產為必要之處分乙節(禁止賴乙未經法定監護人同意所為之讓與、設定及其他一切處分之行為。)如屬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其他依法律所為禁止處分」者,應得由申請人檢附登記申請書及民事裁定書等相關文件申辦禁止處分登記,台灣省政府地政處所擬之記載例應屬可行。
二、另查禁治產人為無行為能力人,其不動產之處分,應由法定代理人依土地登記規則第三十九條規定辦理,是以,如在地籍資料能夠顯示禁治產之情形,同樣亦可保障禁治產人之財產權益,故本案倘無法依項辦理登記,似可由監護人持民事裁定書,登記機關依其申請將禁治產情形加註於所有權備考欄即可。
(按:電腦化作業後,原人工登記簿所有權部備考欄修正為所有權部其他登記事項欄;原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四條修正後為第一百三十六條)
================================
《第 137 條》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95年9月6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950050711號函 
【要旨】非屬農民團體、農業企業機構或農業試驗研究機構之私法人不得為保全耕地所有權移轉之請求權申辦預告登記
【內容】案經函准法務部95年8月25日法律決字第0950030759號函復略以:「按土地法第79條之1第1項規定:『聲請保全左列請求權之預告登記,應由請求權人檢附登記名義人之同意書為之:一、關於土地權利移轉或使其消滅之請求權。二、土地權利內容或次序變更之請求權。三、附條件或期限之請求權。』」旨在保全請求權人對登記名義人之土地權利移轉、消滅、內容變更或次序變更等私法上請求權,自應以該私法上請求權存在為前提;學者亦認為預告登記的發生,應具備對不動產物權變動請求權的存在,其發生原因如何,在所不問,但必須強調預告登記具從屬性,與被保全的債權請求權同其命運(王澤鑑著『民法物權(一)通則.所有權』,2002年9月,修訂版3刷,第129頁參照)。」,本部同意上開法務部意見,是本案非屬農民團體、農業企業機構或農業試驗研究機構之○○股份有限公司為保全耕地所有權移轉之請求權申辦預告登記,因依農業發展條例第33條規定,該公司既為不得承受耕地之私法人,其預告登記自失其依據,登記機關應不予受理該預告登記。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95年1月3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950724909號函 
【要旨】公同共有人之一就公同共有之潛在應有部分申辦預告登記,除依公同關係所由規定之法律或契約另有規定外,應經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同意
【內容】一、按土地法第79條之1規定:「聲請保全左列請求權之預告登記,應由請求權人檢附登記名義人之同意書為之:一、關於土地權利移轉或使其消滅之請求權。二、土地權利內容或次序變更之請求權。三、附條件或期限之請求權。前項預告登記未塗銷前,登記名義人就其土地所為之處分,對於所登記之請求權有妨礙者無效。預告登記,對於因徵收、法院判決或強制執行而為新登記,無排除之效力。」。衡其立法意旨,乃預告登記在使預為保全土地權利之得喪、變更、請求權之登記,其作用乃在限制土地權利人,對土地之一部或全部之處分權,使在預告登記未塗銷前,保持原有狀態,以免土地權利關係人遭受損失。
二、又基於民法第828條規定公同共有人行使權利,應得全體共有人之同意,旨在保護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利益,又其對公同共有物並無顯在之應有部分,其權利應及於公同共有物之全部,各公同共有人對公同共有物之特定部分,並不能享有排除其他共有人之權利,須受公同關係所由規定之法律或契約之限制或拘束,非可由公同共有人隨意行使,是公同共有物之其他權利(預告登記)行使,除法律或契約另有規定外,須經全體公同共有人之同意,始得為之。準此,本案公同共有人之一就公同共有之潛在應有部分申辦預告登記,除依公同關係所由規定之法律或契約另有規定外,應經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同意。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二年六月三日台(八二)內地字第八二○六一一五號函 
【要旨】預告登記所保全之請求權,於請求權人死亡時,無辦理繼承登記之必要,不必再辦理繼承預告登記
【內容】一、查「....預告登記權利人死亡,就民法觀點而論,繼承人既承繼其地位,此種法律上權益,除民法另有規定或權利義務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者外,自與因預告登記所保全之請求權(詳見土地法第七十九條之一第一項第三款規定)一併為繼承人所承繼」為法務部七十九年八月二日法七九律字第一一一Ο六號函釋在案。又預告登記保全之請求權係為債權非屬物權性質,查封、假扣押等其他限制登記所保全債權之請求權與預告登記同,於請求權人死亡時,繼承人亦承繼該債權之請求權,向無辦理繼承登記該請求權,預告登記亦應本此原則,無辦理繼承該請求權登記之必要。
二、本部七十九年八月十五日台(七十九)內地字第八二七三五Ο號函應予停止適用。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台(八一)內地字第八一一一七四○號函 
【要旨】土地所有權人將所有土地預告登記予其未成年子女,如純獲法律上之利益,不生民法第106條雙方代理之問題
【內容】案經函准法務部八十一年九月五日法八一律一三三四一號函以:「按民法第七十七條規定:『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及受意思表示,應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但純獲法律上之利益或依其年齡及身分,日常生活所必需者,不在此限』。本件土地所有權人將其土地贈與其未成年子女,如其未成年子女已滿七歲,且其贈與係無負擔而為純獲法律上利益者,自得由其未成年子女以自己之名義為受贈之意思表示,毋須得其法定代理人之同意,亦毋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意思表示,故似不發生民法第一百零六條雙方代理之問題。」本部同意上開法務部見解。是以本件土地所有權人張○○先生將所有土地預告登記予其未成年子女,如純獲法律上之利益,自應依上開法務部見解意旨辦理。
=================================
《第 138 條》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94年6月3日內授中辦地字第0940725060號函 
【要旨】登記機關於接獲法院之囑託塗銷查封登記並連件續封登記時,應先辦理續封之查封登記後,再辦理原查封登記之塗銷
【內容】一、查「實施查封後,債務人就查封物所為移轉、設定負擔或其他有礙執行效果之行為,對於債權人不生效力。」、「查封不動產,由執行法官命書記官督同執達員依左列方法行之:一、揭示。二、封閉。三、追繳契據。前項方法,於必要時得併用之。已登記之不動產,執行法院並應先通知登記機關為查封登記,其通知於第一項執行行為實施前到達登記機關時,亦發生查封之效力。」為強制執行法第51條第2項、第76條所明定。是以,已登記之不動產強制執行時,可不待查封行為之實施,即先行通知登記機關為查封登記。如其通知於查封行為實施前到達登記機關,即於到達時發生查封之效力。至該通知於實施查封行為後始到達者,則當仍依強制執行法第51條第2項之原則規定,於實施查封完成時發生查封效力。
二、按土地登記規則第140條規定,同一土地經辦理查封、假扣押或假處分登記後,法院再囑託為查封、假扣押或假處分登記時,登記機關應不予受理,並復知法院已辦理登記之日期及案號。惟現行地政資訊整合系統謄本核發作業,係以地籍主檔之正式檔資料為核發標的,故為避免於塗銷原查封登記後再接續辦理新查封登記前所產生之時間落差,以致造成核發出無查封登記記載之謄本,登記機關於接獲法院之囑託塗銷查封登記並連件續封登記時,應即依土地登記規則第138條規定先辦理續封之查封登記後,再辦理原查封登記之塗銷,不受收件先後順序之限制,當可避免因塗銷原查封登記接續辦理查封登記所產生之時間空檔。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六年六月六日台(八六)內地字第八六七五九○三號函 
【要旨】法院以傳真方式囑託辦理查封、假扣押、假處分或破產登記之聯繫作業事宜
【內容】案經本部邀同司法院、台灣高等法院及省市政府地政處會商獲致結論如次:「(一)各法院民事執行處囑託地政事務所辦理查封、假扣押、假處分或破產登記案件,涉及人民財產權益重大,宜以一般公文處理方式為之。如確有需要,必須迅予處理者,得以傳真方式處理。(二)前項公文傳真作業程序,請依行政院八十二年四月七日台八十二秘八六四一號函發布『機關公文傳真作業辦法』辦理。(三)辦理本項公文傳真,各法院民事執行處應先以電話聯繫該管地政事務所確認後再行傳真。受文單位(地政事務所)收到傳真公文時,應於文面加蓋機關之傳真收文章,依一般公文程序處理。為確認傳真文件是否有遺漏之處,得將該傳真文件再行傳回原發文單位(法院民事執行處)確認。(四)為落實本項業務作業程序,地政事務所與各法院民事執行處應請相互保持密切聯繫。(五)傳真辦理之案件,應僅限於法院囑託辦理查封、假扣押、假處分或破產登記,不包括塗銷查封等登記案件,該等塗銷登記案件仍應依一般公文處理方式為之,以杜流弊。」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三年十一月七日台(八三)內地字第八三一三五三一號函 
【要旨】法院囑託就耕地所有權之一部分為假處分查封登記,登記機關應予受理
【內容】經函准司法院秘書長八十三年十月十七日(八三)秘台廳民二字第一八三一一號函說明二略以:「(一)按假處分係指債權人就金錢以外之請求,欲保全強制執行,禁止債務人變更請求標的之現狀,或就爭執之法律關係定暫時狀態之謂(民事訴訟法第五百三十二條、第五百三十八條)。易言之,假處分之目的僅在維持現狀而已,與假扣押係債權人就金錢請求或得易為金錢請求之請求,為保全將來之強制執行,將債務人之責任財產查封,除維持財產現狀外,俟債權人取得執行名義後,得以調卷拍賣者不同。(二)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就債務人李甲、李乙等二人所有土地十七筆之應有部分各二分之一,禁止為讓與、抵押及其他一切處分之假處分執行,並囑託地政機關為假處分查封登記,僅係禁止債務人處分該應有部分而已,不涉及共有物特定位置,共有人數增加及分割等情事,亦不致生農地細分之問題。況依本案債權人聲請假處分之事實以觀,債權人係主張債務人侵害其繼承權而取得系爭土地之應有部分,故有請求返還之必要,果爾,嗣後債權人如獲得本案勝訴確定判決,債務人須將土地應有部分回復登記於債權人時,以仍屬因繼承而移轉,自不違反農業發展條例第三十條之規定,地政機關本應受理該查封登記(貴部來函說明三亦認依土地登記規則第二十八條第五款規定應予受理)。即有進者,債權人就其假處分之本案請求,提起訴訟請求債務人將系爭土地應有部分回復登記於債權人時,不僅受訴法院應就債權人之請求,是否違反農業發展條例第三十條等法律強制禁止之規定,加以審查,且地政機關於債權人申請辦理權利移轉登記時,亦同。故本件假處分應不生是否違反農業發展條例第三十條規定之問題。」本部同意上開司法院秘書長之意見。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二十八條第五款修正後為第二十九條第七款;農業發展條例第三十條已修正)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七十五年二月十七日台(七五)內地字第三八四六六六號函 
【要旨】法院就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請求權」囑託查封登記,與就土地「所有權」查封登記執行對象不同,不生重複查封問題
【內容】一、案經函准司法院秘書長七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秘台廳(一)字第一Ο六七號函以:「按對於已開始實施強制執行之債務人財產,他債權人不得再聲請強制執行,有再聲請強制執行者,視為參與分配之聲明,強制執行法第三十三條定有明文,此項規定旨在避免同一財產重複查封。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同一土地經辦理查封、假扣押或假處分登記後,法院再囑託為查封、假扣押、假處分登記時,登記機關應不予受理,亦在避免對同一財產為重複查封登記。惟本件債權人甲聲請假處分,禁止債務人乙就某土地不得移轉,經法院實施查封,係以債務人乙對該土地『所有權』本身為對象而禁止處分,與另案債權人丙依據強制執行法第一百十六條第一項之規定,聲請執行債務人甲對第三人乙,就同一土地不動產移轉登記請求權強制執行,經法院發扣押命令禁止移轉,係以債務人甲對該土地之『移轉登記請求權』為對象,並不相同。執行對象既非同一,自不發生對同一財產為重複查封之問題,其禁止移轉之登記,似可併存。」
二、本部同意司法院秘書長上揭函之見解,本案仍請依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函辦理假扣押登記,並於土地登記簿其他登記事項欄記明禁止債務人○○○請求土地所有權移轉或為其他處分,並禁止土地所有權人○○○移轉土地與債務人○○○等事由。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七條修正後為第一百四十條)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六十五年六月十六日台(六五)內地字第六八七五九九號函 
【要旨】法院得就公地承領人之「承領公地移轉請求權」為強制執行
【內容】經放領之公有土地承領人已繳清地價,但未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如因案(含滯欠稅賦等)受強制執行時,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執行法院應依強制執行法第一百十六條第一項規定辦理(即就債務人得請求第三人移轉不動產之權利為執行)並依同法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通知該管登記機關登記其事由。
=============================
《第 139 條》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七年一月七日台(八七)內地字第八七八○一○五號函 
【要旨】建物變更起造人後,於建物所有權人第一次登記公告期間經法院囑託查封登記,應改辦未登記建物查封登記
【內容】案經本部邀同司法院民事廳(未派員)、法務部(未派員)、台灣新竹地方法院、省市政府地政處等有關機關會商獲致結論如次:「查『實施查封後,債務人就查封物所為移轉、設定負擔或其他有礙執行效果之行為,對於債權人不生效力。』為強制執行法第五十一條第二項所明定。復查『土地經法院囑託辦理查封、假扣押、假處分或破產登記後,未為塗銷前,登記機關應停止與其權利有關之新登記。』為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九條第一項所明定。又參照最高法院五Ο台上判九二九號判例意旨,土地法第四十三條,所謂依本法所為之登記有絕對效力,係為保護第三人起見,將登記事項賦予絕對真實之公信力,惟此係指所有權移轉登記之情形而言,不包括所有人之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在內。蓋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並非具有創設效力,須經地政機關為登記之公告,在公告期間內,無人提起異議者,始得視為確定,倘在公告期間內已經法院查封,即失其效力。故建物辦理所有權第一次登記時,倘在公告期間經法院查封,縱被查封之債務人與申請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之所有人不同,仍應依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七條改辦未登記建物查封登記。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七條、第一百二十九條修正後為第一百三十九條、第一百四十一條)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七十六年二月十八日台(七六)內地字第四七六二六○號函 
【要旨】未登記建物辦理查封登記完畢後,得核發建物登記簿謄本及建物平面圖
【內容】一、查法院依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六條及建物測量辦法第十六條規定囑託辦理未登記建物測量及查封登記,如經地政機關辦理查封登記完畢後,人民申請發給建物登記簿謄本及建物平面圖,應予核發,惟應於建物登記簿謄本上加蓋「本建物尚未依法完成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之戳記。
二、至本部七十三年四月二十日台內地字第二二一五六八號函訂頒之「法院囑託地政事務所辦理建物測量成果圖」格式中附註2「本成果圖僅供法院參考,不得發給土地所有權人」文字,應予修正為「本成果圖係依囑託法院指定人員指示範圍測繪」。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六條修正後為第一百三十九條、原建物測量辦法第十六條業已納入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二百八十四條)
=================================
《第 140 條》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二年十月一日台(八二)內地字第八二一二二八九號函 
【要旨】同一土地經稅捐稽徵機關囑託禁止處分登記後,仍可再受理其他稅捐稽徵機關囑託禁止處分登記
【內容】一、案經本部函准財政部八十二年九月十三日台財稅第八二Ο八ΟΟ一五一號函略以:「(一)按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同一土地經辦查封或假扣押或假處分登記後,法院再囑託為查封,假扣押或假處分登記時,登記機關應不予受理,並復知法院已於某年某月某日某案號辦理登記。』,乃因查封、假扣押、假處分等係屬進行強制執行程序,其擬再囑託為查封、假扣押、假處分之債權人可以依強制執行法規定聲請債權參與分配,無須重複辦理之故,但稽徵機關囑託禁止處分並非進行強制執行程序,僅係在防止欠稅人脫產並促其繳納,性質有別,似不宜類推適用。(二)就稽徵實務而言,同一土地,不再受理其他稽徵機關辦理禁止處分登記,地政機關雖有復知該土地已於某年某月某日某案號辦理禁止處分登記,但嗣後欠稅人若欲移轉該土地時,只要向原辦理禁止處分之稽徵機關繳納欠稅即可迅速辦理移轉登記,滯欠其他稽徵機關之欠稅將無法獲得保全,有違稅捐稽徵法第二十四條第一項稅捐保全之立法旨意。如採互相通報後再辦理塗銷禁止處分登記,恐將緩不濟急且有損納稅人之權益。」
二、本部同意上開財政部意見,同一土地經稅捐稽徵機關囑託禁止處分後,仍可再受理其他稅捐稽徵機關囑託禁止處分登記。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七條修正後為第一百四十條)
=================================
《第 141 條》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九年九月十四日台(八九)內中地字第八九一七六二二號函 
【要旨】假處分之債權人與就假處分之標的物取得終局判決之執行名義係同一人者,得檢附無其他債權人併案查封或調卷拍賣之證明書件申辦登記
【內容】一、案經函准司法院秘書長八十九年八月二十五日(八九)秘台廳民二字第一三二八四號函略以:「按倘假處分之債權人與就假處分之標的物取得終局判決之執行名義者係同一人,且無其他債權人併案查封或調卷拍賣之情形,即屬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九條第一項第二款、第二項規定之情形,……」。
二、本部同意上開司法院秘書長意見。則本案假處分債權人○○銀行雖取得假處分之標的物終局判決之執行名義,仍應檢具法院民事執行處核發之「查無其他債權人併案查封或調卷拍賣證明書」,方能依判決主文辦理登記。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九條修正後為第一百四十一條)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六年七月二日台(八六)內地字第八六○六三六八號函 
【要旨】假扣押之債權人與就假扣押之標的物取得終局判決之執行名義人係同一人者,得檢附無其他債權人併案查封或調卷拍賣之證明書件申辦登記
【內容】案經函准司法院秘書長八十六年六月十六日(八六)秘台廳民二字第Ο四三三九函略以:「八十四年七月十二日修正發布之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九條第一項前段規定:『土地經法院囑託辦理查封、假扣押、假處分或破產登記後,未為塗銷前,登記機關應停止與其權利有關之新登記』。其就假扣押部分規定之目的係在禁止債務人就假扣押標的物為任意處分,以免妨礙假扣押之執行效果。如假扣押之債權人與就假扣押之標的物取得終局判決之執行名義者係同一人,對假扣押之執行效果自無妨礙,於無其他債權人併案查封或調卷拍賣之情況下,似屬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九條第一項第四款所定『其他無礙禁止處分之登記』之範疇。」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九條修正後為第一百四十一條)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二年七月十四日台(八二)內地字第八二○八七三四號函 
【要旨】土地登記規則第141條第1項第2款所稱「依法院確定判決申請移轉登記之權利人」包括訴訟上和解、調解成立之人
【內容】一、依據司法院秘書長八十二年五月十日(八二)秘台廳民二字第Ο五三三三號函暨八十二年六月二十五日(八二)秘台廳民二字第Ο九二七二號函辦理。
二、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八條第二款所稱「依法院確定判決申請移轉登記之權利人」包括訴訟上和解、調解成立之人。
三、本部八十一年十二月七日台內地字第八一九Ο七七二號函應停止適用。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八條修正後為第一百四十一條)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七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台(七六)內地字第四九四一○四號函 
【要旨】原查封登記之債權人在查封登記未塗銷前持憑法院確定判決申請塗銷更名登記及辦理移轉登記,如已檢附「無調卷拍賣證明」應予受理
【內容】按土地經法院囑託辦理查封、假扣押、假處分或破產登記後,未為塗銷前,登記機關應停止與其權利有關之新登記。但依法院確定判決申請移轉登記之權利人為原查封、假扣押或假處分之債權人者,不在此限。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八條第二款定有明文。本案系爭土地原查封登記既尚未塗銷,債權人依法院確定判決代為申請塗銷更名登記,依前開規定,登記機關原應停止其申辦新登記。惟債權人於本塗銷更名登記案訴訟繫屬前,業依最高法院七十三年台上字第四一七七號民事判決確定取得系爭土地之所有權應有部分三分之二,惟因對造債務人(債權人之女)將系爭土地之登記名義人更名為其夫所有,致使債權人上述命債務人移轉登記之勝訴判決,無從執行(最高法院七十五年度台上字第二三三號民事判決理由參照),且債權人係原查封登記之債權人,如其依法院判決主文意旨連件辦理判決塗銷更名登記及判決所有權移轉登記,並依本部七十年五月二日台內地字第一九三一三號函規定檢附地方法院強制執行處核發之「無調卷拍賣證明書」,縱原查封登記未為塗銷,登記機關仍應予以受理。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八條修正後為第一百四十一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