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 73 條、第 74 條、第 76 條、第 79.1 條

 

 

 


《第 73 條》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九年九月一日台(八九)內中地字第八九七九八八四號函
【要旨】土地增值稅催繳公文經公示送達後,未繳納而遭逕行註銷土地現值申報,已繳納之登記費罰鍰,不得申請退還
【內容】有關陳○○再申請退還已繳納之登記費罰鍰乙案,依土地法第七十三條第二項規定,土地權利變更登記,應於土地權利變更後一個月內為之。其係繼承登記者,得自繼承開始之日起,六個月內為之。聲請逾期者,每逾一個月得處應納登記費額一倍之罰鍰。但最高不得超過二十倍。是以登記費罰鍰之課徵目的,係為貫徹土地登記之強制性,維護地籍資料之完整,對於逾期申請登記者所為之制裁。又土地權利變更登記之登記費,依同法第七十六條第一項規定,固以申報地價或權利價值為其計算基礎,然無申報地價者,仍得依本部訂頒之土地登記規費及其罰鍰計徵補充規定第三點第三款規定,計算其登記費。準此,登記費罰鍰與土地現值申報及土地增值稅之課徵分屬二事自明。綜上,本案尚難以當事人之土地增值稅催繳公文經公示送達後,仍未繳納而逕行註銷土地現值申報案,陳情人不知情下仍繳納登記費罰鍰為由,據以認定其逾期申請登記即無過失。是以,本案已繳納之登記費罰鍰,不得申請退還。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九年一月二十一日台(八九)內中地字第八九二五九一四號函
【要旨】已辦妥公同共有繼承登記後,再就遺產協議分割,申辦分別所有登記時,如逾期辦理登記仍應繳納登記費罰鍰
【內容】按「已辦妥公同共有之繼承登記後,再依民法第八百二十四條第一項規定協議分割共有之遺產,其性質為共有物分割,自應依土地法第七十六條第一項、土地登記規費及其罰鍰計徵補充規定第三點第四款規定計徵登記費。」前經本部八十七年一月二十一日台(八七)內地字第八七八五二五一號函示有案,本案先辦妥公同共有繼承登記,嗣後再依協議辦理分割繼承登記,係另一登記案件,參依上開函示意旨,如逾期辦理登記,自應以遺產分割協議書日期依土地法第七十三條第二項、土地登記規費及其罰鍰計徵補充規定第三點第四款規定核計登記費暨其罰鍰。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七年二月四日台(八七)內地字第八七○二五二一號函

【要旨】非為繼承人所繳納逾期申請繼承登記之罰鍰,准予退還

【內容】一、查「已繳之登記費及書狀費,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由申請人於三個月內請求退還之:一、登記申請撤回者。二、登記依法駁回者。三、其他依法令應予退還者。申請人於三個月內重新申請登記者,得予援用未申請退還之登記費及書狀費。」為土地登記規則第142條所明定。本案申請人雖非事實上之權利人,惟不論其是否為真正權利人,於申請登記時均為申請人,如經地政機關依法駁回其登記申請案,申請人自得依上開規定於三個月內申請退還登記費及書狀費。惟其於登記申請案經駁回後並未於三個月內申請退還登記規費,依上開規定得不予退費。

二、查「行政罰鍰係為維持行政上秩序,對違反行政法之義務者所為之制裁。本案吳○○君既非為繼承人,故其所繳納逾期申請繼承登記之罰鍰部分,准予退還。」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142條修正後為第51條;另土地登記規則第51條已將「三個月」內請求退還,修正為「五年」內請求退還。)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五年七月八日台(八五)內地字第八五○六七四七號函

【要旨】因法人合併,合併後存續之公司單獨申辦抵押權移轉登記,如其於登記申請書註明已依規定通知債務人,登記機關應予受理

【內容】按「土地權利變更登記,應由權利人及義務人會同聲請之。其無義務人者,由權利人聲請之。…」為土地法第七十三條第一項所明定。另依公司法第七十五條規定:「因合併而消滅之公司,其權利義務,應由合併後存續之公司承受。」此即概括承受,其性質與自然人之繼承同論,司法院三十年七月十日院字第二二一Ο號著有解釋。故公司依據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專案合併者,被合併之公司既因合併而消滅,已無義務人,合併後存續之公司,依土地法上開規定,自得單獨聲請抵押權移轉登記,此與決算期末屆至之最高限額抵押權轉讓情形,尚屬有別。又為兼顧保護債務人之利益,參照民法第二百九十七條規定,合併後存續之公司應負通知債務人之義務;至究應如何通知?有無通知?尚非登記機關審查範圍,故合併後存續之公司如於登記申請書適當處所註明「本案已依規定通知債務人,如有不實,申請人願負法律責任。」,登記機關應予受理。

(按:原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第十三條修正後為第十五條)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台(八四)內地字第八四一五一八六號函

【要旨】公司依據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第15條規定專案核准合併者,其申請所有權移轉登記時,得由權利人單獨申請之

【內容】按「土地權利變更登記,應由權利人及義務人會同聲請之。其無義務人者,由權利人聲請之。…」為土地法第七十三條第一項所明定。另依公司法第七十五條規定:「因合併而消滅之公司,其權利義務,應由合併後存續之公司承受。」此即概括承受,其性質與自然人之繼承同論、司法院三十年七月十日院字第二二一Ο號著有解釋。故公司依據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專案核准合併者,該被合併之公司既因合併而消滅,已無義務人,合併後存續之公司,依土地法第七十三條第一項規定,自得單獨聲請土地權利變更登記。 

(按:原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第十三條修正後為第十五條)
=====================

《第 74 條》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七十二年十月七日台(七二)內地字第一七七八二九號函

【要旨】土地所有權狀為第一順位抵押權人扣留,不得附具保證書申辦第二順位抵押權設定登記

【內容】查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於設定抵押權登記後,僅得執管他項權利證明書,不得扣留土地或建築改良物所有權狀。前經本部函請財政部轉知各金融機構有案。次查申請土地登記,除登記原因證明文件為法院權利移轉證書、確定判決、訴訟上之和解或調解筆錄時,得免提所有權狀外,應提出所有權狀,土地登記規則第三十二條已有規定。故土地所有權人申辦設定登記無論其順序如何均應檢附所有權狀辦理。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三十二條修正後為第三十四條)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六十六年十二月八日台(六六)內地字第七五九○○七號函

【要旨】金融機關辦理抵押貸款後扣留所有權狀於法不合

【內容】一、關於金融機關辦理抵押貸款後扣留所有權狀於法不合一節,業經本部於六十五年間迭函 貴部,並蒙貴部六十五年三月三日六五台財錢字第一二三九四號,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同字第二四Ο九五號函轉行各在案。

二、查不動產辦理抵押權設定登記完畢後,該物權即生效力,其所擔保之債權,依法已有充分保障,並不因第二順位抵押權存在而有受損害之虞,本部六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台內地字第七Ο四一Ο八號致貴部函中已有說明。如抵押權人係為保障該抵押權以外之其他債權或發現土地所有人有違反原抵押契約之行為時,自應另行依法辦理,不得逕以保障債權為由,違背政府規定扣留抵押人之土地所有權狀。

三、中央信託局六十六年八月十九日(六)台總信一一Ο四號函請求依照土地登記規則第三十二條規定辦理第二順位抵押權設定登記乙節,按該條文所定保證書,業經本部六十六年七月十四日台內地字第七四八Ο六二號函規定僅適用於土地建物總登記,對於土地權利變更登記停止適用。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三十二條條文修正後已刪除)

=======================
《第 76 條》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九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台內中地字第0九一00一三八六一號函

【要旨】申請預為抵押權設定應繳納登記費,得免核課罰鍰

【內容】一、查「承攬人依民法第五百十三條規定申請為抵押權登記或預為抵押權登記,除應提出第三十四條及第四十條規定之文件外,並應提出建築執照或其他建築許可文件,會同定作人申請之。但承攬契約經公證者,承攬人得單獨申請登記,登記機關於登記完畢後,應將登記結果通知定作人,承攬人就尚未完成之建物,申請預為抵押權登記時,登記機關應即暫編建號,編造建物登記簿,於他項權利部辦理登記。」、「『預為抵押權』意義:依民法第五百十三條規定,承攬人對於將來完成之定作人之不動產,請求預為抵押權之登記。」分為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十七條及本部九十年七月二十六日台內中地字第九0八二六八0號函所明定,預為抵押權登記係承攬人為保全其承攬關係所生之債權,而向登記機關申請登記,自應依土地法第七十六條規定繳納登記費,並以工程造價為權利價值,契約成立之日為登記原因日期。

二、復查「土地權利變更登記,……應於土地權利變更後一個月內為之。其係繼承登記者,得自繼承開始之日起,六個月內為之。聲請逾期者,每逾一個月得處應納登記費額一倍之罰鍰。但最高不得超過二十倍。」為土地法第七十三條第二項所明定,上開法條之立法意旨,在促使權利人及義務人儘早聲請登記,以速定時效,確立變動後之權利;是以,逾期申請權利變更登記,依規定應處登記費罰鍰。本案申請預為抵押權登記,係為確保承攬人之利益,經訂立書面契約後,就將來完成之不動產請求預為抵押權之登記。此登記性質上為「預先的」、「暫時的」登記,須待不動產完成時抵押權始成立,與上開法律立法意旨有別,得免核課罰鍰。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八年十二月十七日台(八八)內中地字第八八二四八七九號函

【要旨】土地合併前後各共有人應有部分之價值差額超過當期公告現值一平方公尺單價,應繳納登記費

【內容】按「聲請為土地權利變更登記,應由權利人按申報地價或權利價值千分之一繳納登記費。」為土地法第七十六條第一項所明定。又依本部八十年二月二十七日台(八十)內地字第九ΟΟ八三六號函釋「查兩宗以上所有權人不相同之土地合併後,各共有人合併前後應有部分價值相差在合併後當期公告現值一平方公尺單價以下者免予申報移轉現值」意旨,本案土地據報合併前後各共有人應有部分之價值差額超過一平方公尺單價,仍應繳納登記費。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八年三月二十六日台(八八)內地字第八八○三三一五號函

【要旨】地政事務所受理因撤銷徵收回復原所有權之土地登記,免課徵登記規費

【內容】土地徵收經報准撤銷徵收發還土地予原所有權人,此與土地法第七十六條規定聲請為土地權利變更登記,應由權利人繳納登記規費之意旨不同,不宜課予繳納登記規費之義務。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七年十二月四日台(八七)內地字第八七一二五二○號函

【要旨】區段徵收所發給之抵價地,就原抵押權重新設定之登記費繳納事宜

【內容】按「聲請為土地權利變更登記,應由權利人按申報地價或權利價值千分之一繳納登記費。」為土地法第七十六條第一項所明定。本案私有土地所有權因實施區段徵收而消滅,該被徵收土地上原設定之抵押權,亦因徵收而消滅,原所有權人與債權人雙方協議擬依照平均地權條例施行細則第七十四條之二規定,於土地所有權人申請發給之抵價地設定抵押權,該抵押權係重新設定之抵押權,屬另一權利變更登記,非原被徵收土地上抵押權之轉載,故其登記費之繳納,自應依上開土地法之規定,由權利人繳付。惟因其原有抵押權係因政府實施公權力辦理區段徵收而強制塗銷,非當事人之意願,且其重新設定之抵押權,依上開條例施行細則第七十四條之二第三項規定,亦係於抵價地登記時同時登記,故其登記費開發機關如願併同抵價地登記所需之登記費處理,因係私權事宜,法無明文禁止。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四年十月二十三日台(八四)內地字第八四一三○八六號函

【要旨】債權人代位申請繼承登記,嗣因判決回復被繼承人名義,其已代繳之登記費及罰鍰應准退還

【內容】一、按「查行政罰鍰係為維持行政上秩序,對違反行政法之義務者所為之制裁,…」本部八十二年一月十九日台八二內地字第八一一六九九五號函已有明釋,申言之,有關逾期申辦繼承登記應負繳納登記費罰鍰之義務人應係指繼承案件之繼承人而言,合先敘明。

二、關於本案,既已依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八十四年七月二十一日嘉院華民執誠字第一八七三號函示,將原已辦竣繼承登記之系爭土地,回復為被繼承人林○○名義,則代位申請人(即本案債權人)自無代為繳納登記費及罰鍰之義務,故有關其已代為繳納之登記費及罰鍰應准退還。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台(八四)內地字第八四八二三五二號函

【要旨】部分繼承人申辦公同共有繼承登記,應繳之土地登記規費及罰鍰得准申請人就其法定應繼分之比例繳納

【內容】案經本部邀集財政部、法務部(請假)、台灣省政府地政處、台北市政府地政處、高雄市政府地政處等機關會商並獲致結論如次:「為兼顧民眾申請之便利及土地登記機關實務執行之可行性,並參照遺產及贈與稅法第四十一條之一之規定意旨,部分繼承人申辦公同共有繼承登記,應繳之登記規費及罰鍰,得准申請人就其法定應繼分之比例繳納,惟登記機關應於未會同申請登記之繼承人之登記簿所有權部其他登記事項欄註記『未繳清登記規費及罰鍰,不得繕發所有權狀』。為方便上開案件之處理,登記機關並應另行設置專簿,載明尚未繳清登記規費及罰鍰之土地、建物坐落、所有權人姓名、應繳登記規費及罰鍰之數額。」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四年二月十六日台(八四)內地字第八四○二三五一號函

【要旨】無人承認遺產收歸國有登記,應繳納登記費

【內容】財政部國有財產局申辦無人承認遺產收歸國有登記應依土地法第七十六條第一項規定繳納登記費。

=========================

《第 79.1 條》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九十一年五月二十二日台內中地字第0九一000五九五五號函

【要旨】預告登記所保全之請求權,於請求權人死亡時,得於原預告登記請求權人名義後加註繼承人姓名

【內容】一、按民法第一千一百四十八條規定:「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但權利、義務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者,不在此限。」係繼承人承繼被繼承人地位所生之效果。預告登記權利人既已辦畢預告登記,即受土地法第七十九條之一第二項規定:「前項預告登記未塗銷前,登記名義人就其土地所為之處分,對於所登記之請求權有妨礙者無效。」之保障。嗣後預告登記權利人死亡,就民法觀點而論,繼承人既承繼其地位,此種法律上權益,除民法另有規定或權利義務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者外,自與因預告登記所保全之請求權(詳見土地法第七十九條之一第一項三款規定)一併為繼承人所承繼。又預告登記保全之請求權係為債權非屬物權性質,與查封、假扣押等其他限制登記所保全債權之請求權同,於請求權人死亡時,繼承人亦承繼該債權之請求權,無辦理繼承該請求權登記之必要。惟為免損害繼承人之權益,除民法另有規定或權利義務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者外,倘繼承人認為有實際需要時,得由繼承人依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十九條規定,檢具登記申請書件向該管登記機關提出申請,經審查無誤後於土地登記簿其他登記事項欄以「註記」為登記原因,並於原預告登記請求權人名義後加註繼承人姓名。

二、本部八十二年六月三日台(八二)內地字第八二0六一一五號函應予變更。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九年七月十三日台(八九)內中地字第八九一二三六五號函

【要旨】預告登記非屬移轉登記,不需檢附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

【內容】查農業發展條例第三十一條立法意旨,係為落實農地農用政策,於開放農地自由買賣後,避免土地投機,影響土地政策之執行,故明定耕地之使用應符合都市計畫法或區域計畫法之土地使用管制法令之規定,始得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爰此,行政院農委會訂頒之「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核發暫行處理原則」第三點(一)(現行為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認定及核發證明辦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依農業發展條例第三十一條辦理耕地所有權移轉登記,應檢附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本案為耕地申辦保全所有權移轉之請求權預告登記,依土地法第七十九條之一及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係屬限制登記名義人處分其土地權利所為之登記,尚非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自毋需檢附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

(按:原土地登記規則第一百二十四條修正後為第一百三十六條)
----------------------------------------------
【公布日期文號】 內政部八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台(八四)內地字第八四一五○六五號函

【要旨】國有非公用土地招標設定地上權,如何防杜地上權人未經執行機關同意,而將地上權讓與或辦理抵押權設定與他人之處理方式

【內容】按「聲請保全左列請求權之預告登記,應由請求權人檢附登記名義人之同意書為之:「一、關於土地權利移轉或使其消滅之請求權。二、土地權利內容或次序變更之請求權。三、附條件或期限之請求權。」為土地法第七十九條之一所規定,國有非公用土地招標設定地上權,如為防杜地上權人未經執行機關同意,將地上權讓與或辦理設定抵押權於他人,而就該地上權申辦預告登記,核與上開規定不合。復查「登記簿未記載禁止讓與之地上權申請移轉登記時,無須檢附原地上權設定契約書。地上權人以該地上權為標的申請抵押權設定者,亦同。」為「申請土地登記應附文件法令補充規定」第二十二點所明定,故建請於地上權設定契約書約定,未經執行機關同意,不得讓與或設定抵押權,俾便地政機關將該約定事項登載於土地登記簿,並配合管制。

內政部八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台(八四)內地字第八四一六四二Ο號函

一、本案前經本部八十四年十一月二日台內地字第八四一五Ο六五號函建請 貴部於地上權設定契約書約定,未經執行機關同意,不得讓與或設定抵押權,俾便地政機關將該約定事項登載於土地登記簿,並配合管制。上開本部函亦已副知省市地政機關在案。合先敘明。

二、按「土地登記案件以契約書為登記原因證明文件者,應以公定契約書為之。」本部訂頒之「申請土地登記應附文件法令補充規定」第一點定有明文。國有非公用土地辦理設定地上權提供私人使用,如逐案於公定地上權設定契約書約定,未經執行機關同意,不得讓與或設定抵押權,地政機關自當將該約定事項登載於土地登記簿,並配合管制。
-------------------------------------------------
【公布日期文號】 行政院秘書處四十六年十一月九日台四十六內字第六一二四號函

【要旨】實際分耕而未承領之分耕人,得就分耕部分辦理保全承領預告登記

【內容】一、交內政部、司法行政部議復略稱:「依照台灣省政府四十五年四月一日(四十五)府民地督字第一六Ο五號令規定:『原以一人名義訂約承租之耕地,實際與其同一戶內之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或親屬分別耕作,在實施耕者有其田徵收放領時,由原訂約之承租人承領者,依照行政院台四十三內字第四六七八號令規定,得由實際分別耕作而未承領耕地之分耕人,就其分耕部分申請保全承領耕地所有權預告登記』。查莊長○之父莊塗○死亡後,其母招贅林天○生育莊木○、林君○二人、該莊長○與莊木○、林君○二人乃同母異父之兄弟,自係與己身出於同源之血親均為同胞兄弟(參照司法院院解字第二九八九號解釋),莊長○所承領之水田二甲八分三厘二毛八糸,實際上如既為其同一戶之兄弟三人分別耕作,揆諸前揭命令所定,似應准由實際分別耕作而未承領耕地之分耕人就其分耕部分辦理保全承領耕地所有權預告登記。」

二、經陳奉 諭:「應依議辦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a 的頭像
    lina

    賺錢是快樂的^+++^

    l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