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1563期



謝國忠:避免下下策
文/謝國忠專欄


與美國的貿易摩擦會成為頭條新聞,吸引決策者的注意。但是,中國面臨的主要挑戰還在國內。如何分好經濟發展這塊「蛋糕」,對於國家的未來至關重要。

有時,隱忍不發比針鋒相對更需要勇氣。中美之間的對峙來得比我預想的更快。在我看來,中國最好的回應,就是將此案提交世貿組織裁決。儘管這樣解決起來會相當費時,而且對當前的局勢也並無助益,但這仍是中國所能採取的最佳對策。
中國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必須盡一切可能保衛全球貿易體系。雖然予以反擊更具誘惑,但打響貿易戰對中國是最不利的情形。況且,在出口疲軟的這段時期,中國還有其他的部門支援經濟。

美國大麻煩
美國找中國的碴兒,是因為它無法在內部解決自己的問題。由於金融危機,九○○萬美國家庭無力或不願償還按揭貸款而失去了家園。還有一○○○萬家庭也成房地產的負資產,他們很可能會被迫或自願放棄自己的家園。美國的失業率一直徘徊在一○%左右。財政赤字超過了GDP的一○%。

一個經濟體怎麼會同時面對這麼多的大麻煩呢?直接原因是信貸和房地產泡沫的破滅。

資產泡沫有著很多方面。大多數人知道它的價格就像是過山車。中國A股市場指數從二○○五年的一○○○點飆升到二○○七年的六一○○點,而二○○八年又跌至一六○○點,三年就跑了個來回。如在每個輪迴中,誰都不作為,那泡沫也不會有什麼害處。但是,在泡沫中間,有三股動力把泡沫變得危害極大。

其一,大多數泡沫都會被少數人利用 ——他們知道如何對那些無知的人下手搶劫。在一個大的泡沫破滅之後,這種「再分配」能夠困擾一個經濟體許多年。例如,次級抵押貸款經紀人大多知道,他們應向具有償付能力的人發放貸款。

其二,泡沫往往造成資金錯誤或過度配置。經濟學家將此過程中的第一步稱為資源配置不當。第二步,很多人花掉了那些自己認為有、但實際根本沒有的錢,一旦泡沫破裂,債權人就會上門追債。這兩者會形成經濟中的漏洞,需要通過收縮支出或增加出口來彌補。但這都不容易,削減開支當然令人不快,擴大出口需要貨幣貶值。
其三,金融系統內的資本傾覆,是另一個泡沫破滅後將拖累經濟多年的因素。危機期間,美國金融系統報出超過一兆美元的損失。資金短缺將在許多年內限制信貸擴張。

歐巴馬擴張出路
美國政府迄今採取的行動,表明它無法在內部解決問題。泡沫時期,美國人多消費了大約三兆美元,相當於其GDP的二○%。而「緊縮」策略需要他們接受生活水平的大幅下降,將消費量降低到長期可持續水平以下,以「返還」以往的過度消費。當貿易赤字縮小至得以維持的較低水平時,也就達到了所謂的「長期可持續的水平」。儘管美國已經削減了一半的貿易赤字,但恐怕仍高於長期的可持續水平。此外,中國的出口訂單也預示,二季度美國商品零售額開始迅速回升。

短期來看這是好事,但也反映出,美國家庭能否改變其超支習慣還具有不確定性。
如果所有在泡沫期間賺的「不義之財」都還回去,將對經濟復甦頗有助益,但至今美國行動遲緩。美國政府的行動看起來很像是為了掩蓋其在泡沫期間犯下的過失。問題是,犯了錯的那批人,仍然掌管著原職。

選擇性課徵關稅
美國能做的就是向那些國內也在生產的中國產品徵收關稅。化工和金屬製品都屬於這一類。但即使這些中國產品的出口之路被完全封堵,其影響也是有限的。

中國已經不像以前那樣依賴出口了。勞動力「短缺」是中國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轉捩點。由於勞動力過剩造成的低工資抑制了中國的消費;現在,勞動力市場正向有利於工人的方向傾斜。勞動力無限供給的局面一去不復返了。未來中國的工資上漲可能比GDP增長更為迅速,這對於日益增長的國內需求來說是最大的喜訊。

解決內部問題
全球經濟已經企穩,並呈現出復甦的跡象,但是還不很穩定。在全球信貸泡沫破滅後,支援著全球經濟的美國國債市場和中國土地市場,泡沫越來越大。中國應當以攻為守,讓房地產泡沫逐漸冷卻,會讓中國經濟更不易受到像美國貿易保護主義這樣的衝擊,最佳的政策就是盡快提高利率。

已經有大量的熱錢湧入中國,它們追逐的並非利息,而是泡沫。如果中國提高利率,熱錢可能會因擔心泡沫破裂而離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反而可以減輕,而非加重。

與美國的貿易摩擦會成為頭條新聞,吸引決策者的注意。但是,中國面臨的主要挑戰還在國內。

如何分好經濟發展這塊「蛋糕」,對於國家的未來至關重要。許多人認為增長是萬靈藥,但我不這麼想。中國的資產泡沫更多是向中產階級徵稅,這會阻礙增長。只要中國的中產階層不斷壯大,健康成長,任何外部的挑戰都不能阻礙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問題的答案就在國內,而非外部衝突。

(本文與中國《新世紀》周刊雜誌第總三九三期同步刊出)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
===============================================
第二季亮點產業
文/陳弘


最近國際股市中,LED股與工具機股都紛紛創新高,本期先探先鎖定這兩項亮點產業,並且篩選出一○檔潛力股,以供忠實讀者,第二季布局時參考。

最近國際上LED上中下游股,累積漲幅都不小,而中下游的封裝廠近期股價也在創新高。台股興櫃中的艾迪森,主要產銷照明市場高功率LED元件及模組、塑膠光纖傳輸模組、光感測元件等,近期股價也創下一七一元的歷史新高,若從二六元低點起算,累積漲幅也達五.六倍。

LED TV複製LED NB滲透率
此種欣欣向榮的榮景,應該來自於LED TV滲透率的加速拉升以及照明市場的逐漸成熟,難怪台股總市值排名第一大與第二大的台積電以及鴻海,都要加速跨入LED的領域。

LED Inside在二○○八年時曾做過LED NB滲透率的預估,○七年為○.六%、○八年為九.一%、○九年上升到二九.八%,一○年預估將達六○.三%,不過真正提升的速度卻是意外的驚人,○九年就跳升到六○.三%(提早一年就將滲透率拉升到六成),預估一○年的滲透率將達八三.七%。賣廠掌握相當高的主導權,倘若賣廠中有一半以上是LD NB,價格也相差不大,那大家應該很容易被導引過來。

這似乎又印證了一○%的魔咒,一項新產品只要滲透率一越過一○%,爾後拉升的速度就會相當的快,這種情形也有機會在LED TV上面重演。

東貝垂直整合效益顯現
東貝去年底加速垂直整合,上游晶粒有鼎元,私募引進下游客戶NB的彩晶、LCD TV的瑞軒、以及三星(NB+TV),東貝持有一○%(約三○○○張)南韓CUMENS股權,藉此打入三星的供應鏈,將是三星的受惠股,其成本約一○○○韓元,目前CUMENS股價高企在一萬一三○○韓元,已經大賺一○倍。法人預估東貝今年EPS約五元,營收從三月起逐月墊高,值得長線追蹤。

三星LCD TV以及LED TV內鍵wifi Module的滲透率正逐漸升高,目前的機型,前者約三成,後者約七成五,未來有機會成為基本配備,值得長線追蹤。

工具機受惠中國汽車潮
這一輪(業者看好一○年)工具機的大成長力道,主要來自於中國的汽車市場大爆發。以德國為例,就是成熟而龐大的汽車工業,造就其工具機的成長。中國汽車市場預估今年還有一二%的成長,年銷售量將達一五二六萬輛。中國鼓勵汽車相關零組件提高自製率,在在都增加工具機的需求。

二○○九年全球工具機產值四二五億美元,其中以中國的一四○億美元高居首位,德、日、義分別為七八億美元、四八億美元以及四一億美元,台灣則為二五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具機生產國以及工具機需求國。因此,工具機業者在中國布局的規模,將是一○年勝負的重要關鍵。

友佳國際布局中國既深且廣
友佳深耕中國二○年,目前有杭州友佳、杭州友高、杭州友華、杭州友達、友盛上海等五個廠,都是一○○%持股,在中國各地共設有三二個聯絡辦事處,友佳在中國的工具機市場市占率高達一三%。客戶以汽車產業占六成為最高,一般製造加工業約占營收二三%,電子製造業占八%左右。
友佳換算成台幣去年營收約三六.七億元,EPS一.一八元,公司表示今年起碼成長一倍,換言之,今年的EPS將從二.三元起跳。

工具機股向二○倍本益比靠攏
今年一、二月分友佳國際的營收已經達二.八億人民幣(相當於一三億元台幣),已經是去年全年的三五.五%,以此進度來看,今年倍數成長的機會相當高。法人預估,友佳今年營收將挑戰七○億元,EPS約二.五元,本益比約八.二倍。不過由於籌碼因素,TDR常常會比母股溢價。

ECFA倘若簽訂,則是另一個利多之期待。目前台灣工具機銷售到中國的關稅大約九.七%,若工具機列入早期收穫名單,預估將可減少稅額三五.三億元,所減少的的稅幾乎都是增加的淨利。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
==========================================
ECFA正牌受惠股-工具機業
文.黃聰斌


ECFA即將簽訂,並把工具機產業列為早期收穫清單,因此ECFA簽訂,對工具機股是一大利多。再者,工具機產業已經復甦,日韓工具機股紛紛噴出,這將激勵工具機股股價上漲。

早在去年底馬英九總統參觀工具機大廠永進機械時,就要求經濟部把機械產業納入ECFA早期收穫名單之中,一旦ECFA簽訂,在中國進口關稅減免,工具機廠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將大大提高,爭取更多訂單;配合企業資本支出提高及汽車產業蓬勃發展,業者已經樂觀預估台灣工具機產業將會有「黃金十年或二○年好光景」,工具機股也將走大多頭行情。

與汽車產業關係密切
工具機俗稱為工具母機,為各種基礎加工或精密產業不可或缺的機器設備,與汽車產業的關聯性最高;因為生產一台汽車的零組件要上萬種,而工具機就是生產這些零組件的機器,因此,工具機產業的發達與否,與汽車產業有很大的關係。台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表示:「日本、德國及美國等地區的工具機產業之所以這麼發達,主要原因是它們有強大的汽車產業當後盾。」

日韓業者聯袂大漲
過去中國汽車產業都依附在歐美日等大型汽車公司下發展,零件大多都向合作的國外汽車廠採購,零組件的自製率很低。但從去年開始,大陸汽車公司決定走自己的路,擺脫對於國外汽車廠的依賴,提高零組件的自製率,開始大規模採購生產汽車零組件的工具機,下單手筆之大是國內工具機業者不曾見過的,而且訂單已經排到下半年,其他亞洲工具機業者也是如此,都受惠於中國汽車產業崛起。

中國汽車產業崛起帶動亞洲工具機產業復甦,激勵亞洲相關工具機股股價大漲,其中以日韓工具機股表現最佳。雖然中國大陸及香港工具機股股價表現不像日韓的工具機股強,但相對於當地的大盤走勢,還算強,其中友佳近期股價還出現急拉,並創新高。

因此,在日韓等工具機股股價噴出的激勵、ECFA題材發酵,以及香港友佳TDR掛牌後大漲等利多的激勵下,近期國內工具機股也開始表態,有機會成為下一波台股的主流。

上市櫃的CNC工具機股約有九檔,若把上游線性滑軌的上銀加入,總計有十檔,雖然去年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業績表現不佳,如今景氣已經回溫,訂單陸續回流,其中以大陸汽車相關訂單最為明顯,預估今年業績將明顯成長。

類股本益比升至十五倍
例如東台,去年PCB鑽孔機出貨僅二三○台,TMV綜合加工機二九四台,CNC車床一七五台;合併營收三七億元,估EPS○.六二元;今年在大陸、印度及東南亞等地區的客戶訂單湧入,目前接單已經接到七月。

雖然CNC工具機股今年EPS將明顯拉升,但股價已緩步上漲反應了,目前本益比也已經拉高至一○倍,回到過去的水準;過去工具機股在缺乏中國大陸市場想像下,市場認為業績爆發力不強,僅願意給一○倍本益比,長期下來,使得工具機股一○倍本益比是常態。如今多了中國大陸這市場,而且台灣工具機龍頭台中精機老闆黃明和已經喊出工具機產業黃金十年,也就是說在中國市場的加持下,國內工具機股至少有十年好光景,既然未來業績看俏,成長空間變大,股價也應該有更大想像空間才對。

友佳、高鋒及上銀具指標
目前本益比一○倍上下的工具機股有喬福、友佳、高鋒、東台、瀧澤科、福裕及亞崴;若再考慮股性及市場的熱度最值得留意,尤其是友佳。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
============================================
誰在靶材市場獨領風潮?
文/劉軒彤


三二歲的光洋科(1785),在台灣沒有同行,對手都是國外百年企業,董事長陳李賀腦子裡盡是:「我們如何用三○年去跟百年企業對抗?」他和團隊因此擬出了一個計畫,叫做「五五三三」。

首先,這是一個「五」年中程計畫,就從今年開始,五年內,公司打算投資「五○」億台幣,帶進「三百」億年營收,創造「三○」億淨利。去年光洋科自結淨利十三.二億元,五年後少說增加二倍以上。

要達到這個目標,單從過去的貴金屬回收、化學品製造、或是硬碟靶材支應,絕對不夠力,最起碼,台灣兩大世界級產業──半導體和面板產業,不抓住說不過去。但是增加客戶就是跨新領域,商業模式也要跟著變,這些都成了光洋科重大課題。

全新商業模式
靶材是一種濺鍍製程所需的材料,通常用高純度化合物或純金屬製成,「一九七八年光洋科從一個鄉村鐵皮屋起家,初期的產品是銀化學品,後來就變身做靶材,演變到現在,光洋科有金、銀、白金、釕、銦、、鎵七種貴金屬能力,記錄媒體靶材也做到第一。」透過馬堅勇的說明,光洋科的核心能力大致清楚了。

馬堅勇進一步解釋,「靶材使用率只有三○%,有七成是殘靶,加上生產過程也有廢料,回收可以創造客戶價值,也可以跟全世界做廢料再生,演變成另一種生意模式。所以這個產業一定要做到原料回收與再生利用,才會有競爭力」。

現在的光洋科,早就從單純的貴金屬回收、靶材供應商,變成集成材料的複合模式,還能幫客戶做庫存管理。倒是我們要看看,有了新經營模式,光洋科目前進度到哪兒了?

打入半導體供應鏈
「此外,以前大的電子廠、石化產業廢料送到光洋,往往要求我們將金銀白金送到歐美,有了認證後,現在我們就可以像銀行一樣轉倉,不用做實體交割,對我們非常有幫助。我記得以前剛開始做生意,客戶聽到我用再生原料,不敢用,現在我們已獲認證,對整體產品與企業形象都有幫助。」陳李賀解釋道。

第二個重點在半導體,也是今年聚焦所在。台灣半導體靶材與零件市場,一年一七○億元,現在是美日歐天下,透過併購與集成材料概念,光洋科第一季已小量出貨給聯電、瑞晶,零組件也進入台積電與聯電,馬堅勇說,希望今年建立完整零組件供應鏈。

面板業是第三個重點,台灣占有四成面板製造,其中重要材料ITO(銦錫氧化物)一年有一百億商機,全都跟日本兩家廠商拿貨。「○八、○九年我們開始進入」,馬堅勇說,「我們不能做的材料,就跟人家合作,由我們做客戶服務,把品牌打出來。第一個有興趣的就是奇美,中小尺寸勝華我們進去了,觸控面板的中環、洋華也慢慢進去,擴散可能要一年半,但種子已播下去。今年我們ITO靶材二噸,明年目標十噸,相當現在台灣用量的二○%。」

新藍海比重提高一倍
雖說很多種子都播了出去,但馬堅勇強調,看光洋科這種公司,「不是我告訴你今年我能賺多少,應該是告訴你五年後、八年後我要從國外拿回多少?一定要不斷投入,站穩後,業績就上去。所以,布局非常重要」。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
===========================================
華航、長榮航轉機力道有多大?
文.林柏均


兩岸之間的交流越來越緊密,這中間絕對不脫金流、物流與人流三樣,除了金流之外,兩岸航空業者等於是將物流、人流緊緊綁在一起,享有獨步全球的利基,加上景氣的回溫,今年全球航空股焦點脫離不了華航與長榮航。

改體質虧轉盈
從○七年第四季開始,兩間航空公司受困在高油價的成本壓力與景氣衰退的營運低迷,華航到去年第三季底,兩年時間虧了近四○○億元,長榮航的虧損也超過二○○億元,再這麼虧下去,當然難逃與美國航空與日本航空一樣面臨重整的命運。

但是華航在第三季減資一四九億,再增資與私募共一二○億元,長榮航更減資一六八億,接著辦理七○億元增資,渡過資金短缺的窘境。

去年八月兩岸直航正式由包機轉為定期航班,提供穩定獲利,十月,拜貨運市場景氣強勁反彈之賜,華航與長榮航重享睽違已久的本業獲利,十一、十二月也都持續成長,兩間公司目前已經召回所有封存在美國沙漠的貨機,陸續加入營運。

終於開始獲利,加上增資的資金到位,手上有了銀彈,就更好辦事了,兩間公司開始在人事方面解凍,日前更大手筆的共開出三○○名機師與空服員職缺。

若是景氣情勢確立,能左右今年華航與長榮航關鍵的,一是油價,一是兩岸客運直航班次與貨運轉口等細項。華航去年用油一五○六萬桶,長榮航約一○四六萬桶,若以去年航空燃油每桶均價由前年一三○美元跌至七○美元來算,華航與長榮航分別省下了二八○億元與一九四億元。因此若今年原油持續在每桶八○美元附近震盪,對兩者的成本負擔增加都不會太大。

直航效應持續發酵
五月世博會即將開幕,加上松山機場與上海虹橋對飛有機會在今年實施,屆時這個最賺錢的航線一定加開班次,兩岸航班的營收比重將一步步往兩位數邁進,對業者來說將是大大進補。寶來證券就認為,如果單單以目前的班次來預估,直航航班可貢獻華航EPS○.四六元,對長榮則為○.四二元,占全年EPS預估○.六元以及○.七元都超過五成,可見效益之大。

在貨運部分,第四次江陳會時,中國首度鬆口表示,貨運可從台灣轉口,兩岸之間的轉口貨不需要第二次通關,將節省時間與行政費用;且客機腹艙載貨去年九月實施,今年全年可大幅貢獻,對兩間業者來說,今年兩岸的貨運營收至收都可成長一.五倍。

從中國東方、國航、南方航空三月以來幾乎是三成以上的漲幅,但對岸同樣受惠的華航與長榮航,股價卻明顯受到壓縮,放眼全球來看,直航是兩岸航空業者獨享的商機,而對於華航與長榮航來說,分食到中國龐大的貨運商機更是從無到有,應該受益更深。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