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現象(大盤)--- 技術面
1. 成交量的極小量
2. 從頭部下跌已經跌掉漲幅的0.618
3.
出現標準的兩段式〈鋸齒波〉下跌,最後波段有5波浪
4. 長期均線在指數之下,而長期均線不會反轉
5. 接近原始上升趨勢線
6.
在週k線或月k線只出現二段上漲,而下跌接近第一波浪的頭部
7. 下跌接近十年線(均線),而十年線在上升中且無反轉之虞
8.
下跌接近前次底部的 w底或是頭肩底的頸線
9. 指標出現雙底,指標在此處是 macd、rsi、kd三種
10.
adr指標在0.4以下、月rsu跌到0附近
11. 下跌的時間已經與前次上漲的時間快接近了
12.
週k線連連出現長下影線;週k線出現三陽線
13. 指標在15以下(kd、rsi) 看週k線或月k線
14.
指數創新低而指標一底比一底高 (背離)
15. 10bias在-10%左右
16.
從頭部下跌已經跌至漲幅的0.618或是0.5,如是漲完5波浪之後的下跌,則需滿足下列條件:
a:
跌幅需超過前述的第二及第四波浪的跌幅;時間也一樣
b: 落點較可能在第四波的底部附近及第一波頭部之上
c:
最後的波段(c波浪)必須有完整的五波浪
底部現象(大盤)---市場面
1. 接近底部時往往是恐慌性下跌
2.
接近底部時一般都是利空罩頂
3. 近底部時市場哀鴻遍野
4. 近底部時分析師預測更悲觀(越看越低)
5.
近底部時融資斷頭已快清理完畢,而融券大增
6. 政府利多出籠,甚至進場做多,宣示底部
7. 號子門可羅雀
8.
人人不談股市,避之唯恐不及
9. 利空不跌而反漲
- Apr 03 Sat 2010 22:26
底部研判可分為技術面和市場面(大盤)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